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有哪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

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

1.科技成果转化按转化方式可分为公开发表、提交报告、合作生产、转让和自主研发五类。

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有哪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

(一)公开发表

对于一般性科学理论,如原理、公式、定律、假说、模型等,通常以公开发表为转化方式,表现为在各种期刊上以论文、专著等形式发表。

(二)提交报告

精神建设方案和管理方案一般以提交报告为转化方式。此类科技成果以报告的提交与验收作为评价其是否转化的标准。这种转化方式强调的是收益,因此采用成果的机构的规模,以及采用机构使用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是评价其转化程度效果的标准。

(三)合作生产

合作生产的表现形式为产学研联合体、校企联合等,是目前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模式内各主体的内在差异性、相互需要和相互作用,促进了知识、信息、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管理在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角色之间的流动[ 15 ]。因此,是否产生现实的经济、社会效益是评价其转化与否的标准,而产业化程度、成果收益与成果投入的比值等是评价其转化效果的主要标准。

(四)转让

由于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完成在在科技成果的开发和经营上存在人力、能力、机制等局限性,使得成果完成者将成果转让给应用者成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该种转化表现为在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的成果交易,即成果完成者将成果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转让给受让方,交易双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因此,成果供需双方是否实现成果转让的交易成为评价转让与否的标准,而评价其转化程度与效果,则可以采用成果交易次数、成果收益/ 成果投入等指标。

(五)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等主体依靠自身研究能力形成某个领域的科研成果,并将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通过其推广应用从而产生实际收益。因此,自主研发的表现形式为成果的研究、开发、产业化或社会化,转化程度的评价强调推广后的实际收益

科普和科学素质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科普说白了就是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普及,其目的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以便让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科两能力”。

所以科普与科学素质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工具与目的之间的矛盾,或者说途径、手段与目标之间的矛盾。说白了就是活干了,但是目标没有实现,没有产生期待的结果。

举个例子来说,春天来了,农民伯伯把种子播种到了地里,但是因为干旱等某些原因导致种子没有发芽,或者中途因为洪水,雹灾等自然原因导致颗粒无收。那地就白种了,科普也是一样,辛辛苦苦开展了很多科普活动,最终并未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这就产生矛盾了。

另外一方面的矛盾在于科普的做法与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断层,或者说二者不在一个频道上。

解决这个矛盾的做法就是要研究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发展的趋势,并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科普工作,这样才能以人为本,最终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

套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不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的科普都是耍流氓。

科普首先得靠谱,让受众能通过“听得懂”的语言接受科学知识,否则越谱越不靠谱。

个人感觉,现在形形色色的各路科普“专家”,其中一些是不是对“科普”的理解有偏差?

科普,是将公认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给社会大众,这就要求科普者本身有深厚的科学素养的同时,不要将有争议的问题拿来讨论,以至于让科普变成了科学论坛,充满争议,无果而终。这样的科普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个人以为,将那些在学界有争议的议题搬上科普的舞台,科普者本身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将问题解析清楚,只会惹起许多不必要的争议,以至于让受众失去对科普的信任。

科普不是科学论坛,不是大学教室,不是科学试验室。

在自媒体时代还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受所谓粉丝经济的影响,一些所谓“科普工作者”打着科普的旗号,制造一些极端的议题哗众取宠,于科普而言是有害的。

个人相信,真正的科普与科学素质的发展并不存突出的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在提高普通老百姓科学素养的同时,也会促进科普工作者提高水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