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风都有名字?
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32.7米/秒)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或台风。
台风依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强度,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等6个等级。
热带低压:最大风速6~7 级;
热带风暴:最大风速8~9 级;
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10~11 级;
台风:最大风速12~13级;
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
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
自1959年起,我国都是按当年热带气旋出现的顺序编号,用以标记识别台风。
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决定为台风统一命名。亚太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的中国、柬埔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4个国家地区提报台风名字,每个国家地区提报10个,共140个名字。
命名一般会用温柔点的字眼,以求平安,期望台风伤害小一些。名字要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
2000年1月1日新命名正式启用。这些名字被分成10组,每组14个,按顺序排列,循环使用,形成《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
我国提报的命名,都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玉免、杜鹃、海马、莲花等。
命表中的部分名字也会“退役更换”。因为如果某个台风影响特别巨大,成为众所周知的台风,为了便于记录备案,这个名字就会固定下来,成为它的专属名称。比如2013年的“海燕”,2014年的“威玛逊”等。
空缺出来的名字由原提供国重新提名。
以上就是台风命名的来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