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并不意外小米会推出平板电脑产品,毕竟以小米不断拓展新品类的战略驱动之下,涉足平板是并让人不意外。
然而,真正到了发布小米平板那一天,却发现小米平板充满了意外。它居然选择了和 iPad mini 2 一致的屏幕分辨率,一致的屏幕尺寸,相似的三围和重量。
这一切,让小米平板显得怪异:就好似一部运行着 Android 的 iPad mini 2。
小米的官网处处可见对苹果的“致敬”,包括这句“采用与苹果 iPhone 5c 一样的后盖工艺,但在平板上使用尚属首次。”
而有趣的是,小米平板的官网上写着几个大字“做最好用的安卓平板。”
似乎小米认为,结合 iPad mini 2 相似的硬件和设计,以及自己开发的 MIUI for Pad 操作系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平板使用体验。
但是,这样的产品逻辑行得通吗?看我们下面详细的评测。
外观
先说一下小米平板的外观,机身的正面覆盖着硕大的玻璃,延伸至机身的边框,给人一种统一一致的感觉,但可惜的是,机身左上方突兀地显示了小米的 LOGO,破坏了这种和谐的感觉。
而在小米 LOGO 的右侧,有一盏呼吸灯,当收到系统通知的时候,就会一闪一闪发出绿光;没电时会发红光;接上电源充电时,发黄光。
小米平板正面的中央是屏幕,屏幕的上方前置摄像头,而屏幕下方却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如果用手触摸,会发现原来隐藏着三颗触控按键,从做左到右分别是:多任务键、Home 键和返回键。
平板的音量键安排在机身的右侧,音量键的下方是电源键;扩展卡卡槽被放在机身的左侧,需要卡针才能捅出。
小米平板的背面,左上方是后置摄像头,正中间什么都没有,底部是小米的 LOGO 和公司信息等杂七杂八的和扬声孔。
值得一提的小细节是,后置摄像头下方,还有机身背面的顶部,各有一个小孔,它们是麦克风。
按照小米官方的说法,小米平板的外壳采用了和 iPhone 5c 一致的高光无痕注塑工艺,理论上,外壳的色彩表现,也应该有 iPhone 5c 那样多彩缤纷,晶莹透亮。
在苹果官网上,有一段介绍 iPhone 5c 制造工艺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iPhone 5c 的外壳经过了相当多打磨的处理,力求表面的光滑。
而之前搜狐 IT 曾经报道,iPhone 5c 的外壳制造商捷普绿点拥有名为“真空蒸镀”的技术,能够在塑料外壳镀上了一层很薄的金属膜,让外壳看上去有金属的质感。
iPhone 5c 的外壳能够反射丰富的光线,这是它为什么给人感觉“亮晶晶”的
这种质感来自我们人眼视觉上的判断,光线打在表面光滑的金属上,和打在一般,表面光滑的塑料上是不同的视觉效果,前者会反射出更多的光线,有一种镜面的效果,远处的光线也能很好的反射出来,而后者反射的光线较少,往往变成一个光斑。
所以,有朋友说,5c 的外壳给人一种亮晶晶的感觉。
然而,由于送测的这部机器用的是白色外壳,光线反射在视觉上并不明显,如果是其它的颜色,蓝色、绿色、粉红色会更加明显一些,所以关于小米平板的外壳,视觉上是否和 iPhone 5c 的表现一致,较难评断。
不过,从视觉观感来看,小米平板的外观在国内厂商的平板产品里,算得上相当优秀的。
硬件
小米平板的三围数据是 202.1 x 135.4 x 8.5 mm,重量为 360g。iPad mini 2 的三围是 200 x 134.7 x 7.5 mm,重量是 331g。
所以,实际上小米平板要比 iPad mini 2 要厚、重、长。但这基本上是数字比较的结果,第一眼看上去,小米平板很容易被误认为 iPad mini 2。
但由于材质的不同,摸着握着小米平板,感觉十分的滑腻,手指稍微出汗的时候,又十分黏手。相比之下,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的 iPad mini 2,不管手指出汗与否,摸起来会更加的干爽利落。
如果是长时间握持,也许会有人不太喜欢这种滑腻的感觉。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小米平板的四个边角,会发现它的弧度不如 iPad mini 2 的平缓,所以握着的时候,会更加容易感觉小米平板顶着自己的掌心。
从做工看,小米平板表现还算不错,用手指大力按小米平板的背面机身,没有变形的感觉,也没发出那种摩擦的声音;而用力按屏幕,也要继续加力,才发现屏幕出现水波纹。
小米官网讲解工艺,小米平板采用了镁合金中框,拥有更好的抗震性能,看上去这句话水分不大。
屏幕
小米平板这块分辨率为 2048 x 1536,尺寸为 7.9 寸的全贴合屏幕,是这款产品最富特色的部分。
得益于高分辨率,在第一次上手使用小米平板时,可以明显感受到中文字体显示饱满、匀称,不会出现字体笔画粗细不一的情况,效果出色。
由于采用全贴合屏幕,小米平板显示的图像,和玻璃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面,这一点是很多平板产品不如的地方。但是,就亮度、色准、色彩过渡这几个方面的表现,如果是和 iPad mini 2 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启动机器后,系统背景图中,颜色由浓变淡的过渡带出现细微的不规则细纹,感觉十分明显。结果截屏后发现,很可能是因为背景图片本身存在轻微的拉伸所致。
后来,我下载了专门测试色彩过渡的图片查看,发现问题应该没有系统背景表现得那么明显,但和 iPad mini 2 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可以看到色彩过渡带的颜色有轻微的不均匀。
就色彩来说,以下这张图很能说明问题,小米平板和 iPad mini 2 同时打开浏览器空白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小米平板的屏幕色温很高,也就是俗称的“尿屏”。
不知道这是否是小米有意为之,高色温会让绿色、黄色、红色、蓝色等比较艳的颜色更加突出,在显示色彩丰富的电影、图片时,会有更好的感受。色彩一直没有校准的三星设备,也拥有大批拥趸。
至于亮度,从照片上表现并不明显,用文字形容就是:把小米平板的亮度调到最高,我们也不会觉得屏幕刺眼;而如果把 iPad mini 2 的屏幕调到最高,会给人一种刺眼的感觉。
如果一般是在室内使用平板,这种亮度的差异,并不会太影响平常的使用;但如果习惯随身带着平板,那这种亮度差异决定着,小米平板在阳光下的显示效果。
不过,色彩不是最大的问题,当用户使用小米平板时间长了,他的眼睛会慢慢习惯;最大的问题是漏光,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看得到屏幕四周有明显的漏光现象,形成一条亮条,无法不注意到。
事实上,小米在宣传小米平板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它的显示效果。这块屏幕的分辨率,意义要比显示效果大得多,按照雷军的说法:
各家安卓平板屏幕大小不同、分辨率迥异,适配难度大,再加上单款销量不高,导致研发者移植热情不高。
小米在 @小米平板选择和 iPad mini 一样的视网膜屏,是反复思考的结果,目的就是一样的大小和一样的分辨度,方便移植 iPad 应用。
从这句话来看,雷军的潜台词是,苹果才是平板标准的制定者,Android 平板的分辨率应该追随苹果的标准。这样做的结果,会如何影响第三方应用,第三方生态,乃至用户直接使用的体验呢?我们将在“系统”这一小节下进行解答。
性能
除了做工,硬件配置也是评价一款硬件产品的基础。小米对外宣传十分重视硬件规格,我们在这里依然需要重复一下:
屏幕:IPS 全贴合,分辨率为 2048 x 1536;
SoC:NVIDIA Tegra K1 2.2 GHz、NVDIA Kepler GPU;
后置摄像头:索尼背照式 800 像素、光圈 F2.0;
前置摄像头:500 万像素;
运行内存 2GB;
储存空间 16/64 GB,支持 128 GB 的 Micro SD 卡扩展储存;
电池容量:6700 mAh。
我们可以看到,决定小米平板基础性能表现的,是英伟达最新面向手机、平板所开发的 SoC 产品 Tegra K1。在安兔兔的跑分当中,跑分一举突破 4 万。
当然跑分仅仅说明了理论性能到底如何而已,真正能让人感觉产品性能强的,是实际使用的体验。
从 Tegra K1 的性能指标来看,它足以应付任何大型的应用、3D 游戏,而且在平常的使用,应当非常流畅,应用的小动画不会出现卡顿、掉帧,应用的启动速度是“秒开”,应用的运行过程当中不会出现无响应的情况。
不过,鉴于手中这台是工程机的关系,系统优化能感受到部分优化还不够好,比如说主界面上左右滑动,能观察到轻微的卡顿,而应用的打开和关闭,也不够流畅。
以上这些是系统底层优化一些问题,在工程机上很常见,最终成品应该会得到解决。我也会保留手中的这部工程机,进行更加长时间的观察。
我咨询 MIUI 相关的工程师,得到的反馈是 MIUI for Pad 的多任务处理策略和原生 Android 一致,并没有经过特别的设计。
至于硬件上有什么缺憾,那就小米平板目前没有内置 GPS 芯片,换言之,缺乏 GPS 定位相关的功能。它也没有内置 NFC 芯片。
由于现在评测的小米平板是 Wi-Fi 版的,不知道以后小米推出 3G 版之后,会不会把 GPS 定位芯片添加进去。
拍照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手机都用上了索尼背照式 COMS,但平板电脑也突出自己使用索尼摄像头元件,这并不常见。小米平板的拍照性能如何?
在评价它之前,还是需要强调,现在我手中测试的这部设备是一部工程机,还有大量优化工作要做。
下方是小米平板实拍样张,与 iPad mini 2 实拍样张对比。
第一组样张:测试动态图像,远处高光细节,两者表现大致相当,小米平板样张稍微偏绿。
第二组样张:测试色彩,两者表现大体相当,值得注意的是,远处的云,小米平板的样张出现较为明显的涂抹痕迹。
第三组样张:测试高光,小米平板的样张中“高光溢出”比较严重,基本看不清招牌上的字。
第四组样张:还是测试高光,两者表现相差不大,小米平板稍逊。
第五组样张:测试微距,小米平板样张细节更加丰富,图像更加锐利,表现出高像素摄像头的优点。
第六组样张:测试夜拍,小米平板明显胜出,样张中灯光下的砖墙细节十分丰富。
第七组样张:测试远景夜拍,两者表现大体相当,小米平板的样张图案边缘会更加锐利一些。
可能由于系统的关系,小米平板拍照过程当中,若拍照对象不停晃动,摄像头会不停反复对焦,难以拍照;若拍照对象较远,摄像头也存在反复对焦的问题。
咨询小米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以后会通过系统升级来优化拍照的体验。
系统
第一次进入系统界面时,最让我惊讶的是,它采用了和 Mac OS X 一样的逻辑,把系统常用的 Widget 集中放在主界面的左侧。
这不同寻常的设计表明:从手机到平板,MIUI for Pad 是继 MIUI v5 之后,MIUI 最大的一次变化。
至于系统内置应用的功能,比如视频、音乐、便签、联系人,和小米手机 3 没有差别。
通过系统设置查看版本好,可以看出 MIUI for Pad 是基于 Android 4.2.2 二次开发的。
由于 MIUI for Pad 还在开发当中,尚未正式开放下载的关系,部分系统功能较为简陋,前文提到拍照的功能选项不多,还有时钟应用里无法添加闹钟等等。
不过,正如小米员工所说,这些都可以在后续升级中得到解决。
设计上,MIUI for Pad 承前启后, 体现了 MIUI 系统未来的变化趋势。最明显的,就是系统应用图标抛弃了阴影,削弱了图标的立体感;而内置设置页面里,MIUI v5 高立体感的按钮也采用了 iOS 7 一般的扁平化设计(有人提出另外一个说法:抽象化,个人认为这个提法更好,但为了理解的方便,还是采用“扁平化”的称呼)。
以下是 MIUI V5 图标和 MIUI for Pad 图标的对比:
还有设置页面的,请注意那个被拍平了的开关按钮:
联想到设计风格紧贴 MIUI 的多看阅读,之前升级新版本之后,风格大变,去掉了来自 MIUI v5 的高光、阴影以及显得油画一般的色彩,变得扁平、疏郎、淡雅。
这一切预示着 MIUI 下一个版本风格上,应该变得扁平化或抽象化。
此前和菜头在《给 Leaf:为什么扁平化更好》这篇文章里,解答了为何扁平化会是下一个设计重要趋势的原因:
拟物化设计在审美上是非常初级的一种形态,扁平化设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因为人们需要复杂审美,需要在像不像之上建立和事物建立一 种更抽象更本质的联系。
虽然说今天的扁平化设计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它的路数是对的。
我们不可能在手机的方寸天地里模拟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而我们在手机中 创造的新应用在原本的世界里甚至找不到对应的原型。
扁平化设计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用新的设计元素和方案去表达更为丰富的内涵。
回到系统的交互,在主界面左侧集中放上 Widget 的方式,是耐人寻味的细节。
为了验证,MIUI for Pad 中的 Widget 机制,我下载了印象笔记桌面小工具、豆瓣电台、Any.do 等自带 Widget 应用,结果发现现阶段的 MIUI for Pad 版本似乎限制第三方应用的 Widget——在桌面上用两根手指作出“捏合”的手势之后,就会出现桌面管理面板,在这个面板里,我们可以批量选中应用图标,然后转到另外一个桌面当中,十分方便。
当然在这个面板上,我们也可以管理 Widget,但问题是,当我进入 Widget 面板,准备挑选时,发现除了系统自带的开关和设置,第三方的 Widget 一个都没看见。
对此,我征求了小米员工的意见,对方反馈称,可能是 MIUI for Pad 为了节电的原因,默认关闭应用自启动——不过,当手动添加了相关自启动的应用后,我依然没有发现桌面管理面板中提供更多 Widget 选项。
这可能是该版本 MIUI for Pad 的特殊设计。但如果这并不是一个“特别设计”,那么很有可能表明,小米有可能设计自己的 Widget 规则。
一个事实是,即便是系统自带的 Widget,MIUI for Pad 都把它们统一称应用图标的样子,而不像其它的 Android 系统那样,能够提供大小不一的 Widget 作为入口。
那么,到底 MIUI 打算如何处理 Widget?这个问题得等系统正式发布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
不过,综合以上蛛丝马迹,倒不妨大胆猜测一下,MIUI for Pad 会要求第三方提供特定 Widget 样式,或者将 Widget 集中放置在最左边的 Widget 页上。
【补充:经过 Flipboard 的朋友,以及 MIUI 相关工作人员的提醒,MIUI for Pad 是具备 Widget 机制的,就好像昨晚我所猜测的那样,它的 Widget 统一放在左侧面板上。
只要进入左侧 Widget 桌面,然后用手势唤出桌面管理面板,就能看到第三方 Widget。这个功能藏得很深,和原生 Android 不一致,所以昨晚评测的时候,没注意到。】
就交互而言,MIUI for Pad 不支持 iOS 那样的系统手势,而是提供了三颗触控按键,让我们回到主界面,后退以及管理后台任务。
从实际操作体验来看,如果是竖持小米平板的话,基本不会发生误触的情况;但如果是因为拍照、玩游戏而横持平板,就会悲剧的发现因为频频误触的关系,往往不由自主的进入多任务页面和主页。这个体验非常痛苦,因为它往往突然中断手头正在做的事情。
除非后续 MIUI for Pad 能够通过创造性的交互来解决“误触”的问题,我们只能期望下一代小米平板能装上个实体按键。
生态
MIUI for Pad 里,已经内置了应用中心、游戏中心两大应用下载渠道。
不过,本身专门为 Android 平板开发的应用数量就不多,所以当我在应用中心搜索的时候,常常发现需要转到“手机”页面,才能发现更多的应用。
当然,小米平板是可以运行那些手机版应用的,只不过和其它 Android 平板一样,手机版应用运行在平板屏幕上,存在着界面设计错位的问题。
如果不介意应用界面按钮的错位,那么有手机应用作为补充,小米平板的数量并不少。
倒是淘宝、天猫之类的电商应用,非常适合平板使用场景,MIUI 团队应该说服这类电商、电商导购类应用尽快适配小米平板。
就生态而言,一般的应用,使用手机版并没有太大关系,按钮有点错位就错位,只要能按、按下去的指令不是错的,那就没问题。
平板电脑是一种内容消费很强的设备,在多看阅读的帮助下,小米平板的电子书阅读体验上佳;就看电视剧和电影来说,小米平板面临的问题和 iPad mini 4 一样,4 : 3 的屏幕比例让它在播放视频时,上方下方出现很宽阔的黑条,至于用户在不在意这一点,见仁见智。
而另外决定小米平板使用体验的是游戏。如果买小米平板回来,不下载一两个 3D 游戏来玩,那简直对不起 Tegra K1 强大的性能。
而在测试不同的 3D 游戏当时,我发现有趣的现象——因为 Android 平板存在多个尺寸和分辨率,3D 游戏基本上具备屏幕自适应技术,只不过,适应的方法不太一样,总结来说有三种:
第一种,类似高清电视播放有线电视节目,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把图像中间放大,切割画面的边角部分,代表:《极品飞车:最高通缉》。
第二种,为了适应屏幕分辨率,强制拉伸画面,结果游戏画面纵横比失调,人物看上去怪怪的,代表:《NBA 2K14》。
第三种,和第一种相反,在屏幕中央显示完整的游戏画面,就是画面上下方会出现黑条,代表:《索尼克》。
以上三款游戏,都尚未完美适配小米平板。它们的存在证明了 Android 这个自由市场里的无序,而最终收到影响的是用户体验。
的确,和雷军说的一样,Android 平板需要标准。
然而,就 MIUI for Pad 而言,它自己没有提出一种强制、统一让其它应用适应屏幕分辨率的方式。我认为,现阶段若要尽快充实小米平板的生态,最好还是 MIUI for Pad 系统强制一种兼容方式,这样至少保证了体验的统一。
总结
因为评测时间不足的关系,小米平板的电力未能进行较为系统的评测,以下只提供一天评测下来的电力表现总结:
上午 8 点 30 拔出电源线,一直到傍晚 6 点还剩下 12% 的电,期间因为评测的关系,频繁点亮屏幕,持续点亮屏幕 10 分钟以上,打开 3D 游戏,上网,一直打开拍照应用拍照超过 15 分钟等等。
在重度使用的情况下,小米平板还具备 10 小时的续航时间,算是相当不错。
(如果有人想让我专门评测小米平板的电力,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我会另抽时间进行评测)
至于小米平板的定位,从价格来看,它并不便宜。但从配置上看,它又属豪华,因此它的定位在 iPad mini 2 之下,但在国内其它平板品牌之上。
小米比较聪明的是,发布产品的时候,一直把 iPad mini 2 作为比较对象,无形中就拉高了自己的定位。
只不过,对于 Android 开发者来说,MIUI for Pad 提出了一个新的分辨率。这是它生态最困难的地方——尽管雷军用“便于移植 iPad 应用/游戏”作为理由,但如果是单纯从 Android 角度来看,开发者又要为兼容另外一种屏幕分辨率而忙碌。
不过,在小米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之下,小米平板的正式上市,一定会触动国内各个平板品牌的神经,至于它会不会令平板市场洗牌,这要看小米平板的产品定位,还有小米本身对产品的运营。
文末一句话总结:以小米平板的工程机来看,它依然值得你尝试的 Android 平板电脑。
给爱范儿发送「小米平板」阅读相关文章
…
玩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