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运营工作内容是什么(app运营的5大内容)

app运营工作内容是什么(app运营的5大内容)

主持人、执笔:本刊记者郑岩

作为获客活客、生态建设、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当前银行业对客手机APP的类型涵盖零售服务、对公服务、生活服务、转账支付、线上贷款、信用卡、直销银行等多个细分领域,一家银行运营多个手机APP的现象较为普遍。

2021年下半年以来,多家银行整合旗下手机APP的功能、权益、场景至手机银行APP,汇集金融交易、生活消费、社交互动、内容资讯、生态合作等服务于同一入口,以期提升服务能力、改善客户体验、推进智能运营,并将“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为手机银行发展目标。本期对话特邀三位专家,深入探讨“手机银行APP主平台运营模式”,分析数字化时代手机银行的战略机遇及运营方法。

对话嘉宾

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

副总经理赵 磊

广发银行网络金融部

副总经理曾立环

平安银行

行长助理孙芳滔

金融科技浪潮驱动商业银行APP运营模式变化

记者

贵行各类对客APP的定位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赵磊

工商银行线上金融服务以手机银行APP为核心阵地、以e生活APP生活平台为延展、以兴农通APP服务县域乡村,建立服务矩阵,2021年移动端MAU突破1.5亿户。其中,手机银行定位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专业、智能、安全、精选的金融服务。兴农通APP是乡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民生、普惠、村务、服务点四大类服务,于2021年底全新推出。e生活定位为生活服务平台,以生活服务渗透金融服务,搭建非金融生态。

曾立环

广发银行聚焦零售客户综合金融需求,对客提供“手机银行”和“发现精彩”两大APP服务经营平台。前者是面向各类零售客群打造的个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聚焦成熟客群,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后者聚焦年轻客群,提供生活类、消费类和用卡权益类特色服务,构建泛金融生态圈,实现金融与非金融业务的相互引流。

孙芳滔

平安银行零售端只有平安口袋银行一个APP,无论是网银业务、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还是贷款业务,都在同一个APP上。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下,口袋银行APP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目前注册用户数13492.24万户,MAU为4822.64万户。

记者

当前商业银行APP的建设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整合各类功能至手机银行APP的主平台运营模式,二是依据功能或场景细分的多个APP平台并行模式。您如何看待这两种模式的优劣?

赵磊

第一种模式的优势是集约化、一体化,客户能够一站式享受全方位服务,银行利于实现流量聚集、场景叠加、数据共享、运营集约;劣势是APP承载过“多”过“重”,可能造成客户体验不佳。第二种模式的优势是垂直化、精细化,有利于与客户需求的深度对接,通过定制化、个性化,与客户形成更为深度、有黏性、可持续的长期伙伴关系;劣势是给客户带来下载多个APP、体验不一致的困扰。第一种模式更适用于个人领域,更容易提炼共性;第二种模式更适用于对公领域,满足行业特性、企业个性与业务复杂性。

孙芳滔

商业银行APP作为服务万千用户的基础金融平台,无论哪种运营模式,其核心都是“用户”。围绕用户不同需求提供匹配的服务及产品,这需要银行业依托金融科技,不断通过科学化的用户分析、自动化的工作流程、个性化的触达方式,实现智能运营。

但一方面因为目前大多数银行数据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智能模型精准度等问题仍旧存在,手机银行智能化及个性化服务还有很大进取空间。而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APP获客、促活手段正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性的营销活动可促进用户不断使用并养成习惯,但基于用户使用旅程上的多场景数据如何统一流动这一点,碍于当前银行业特性,私有化部署信息安全需求高,技术层面要求比较高,从0到1的平台搭建依然比较艰辛。

记者

银行对客类APP产品是要整合还是细分?达成“精耕细作”的专业化运作目标是否就意味着要“多个APP”并重运营?贵行的经营策略是什么?

孙芳滔

银行手机APP运营的核心是“用户”,不论整合、细分都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精耕细作”的专业化运营,要求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深深扎根、稳扎稳打。

平安银行坚持“科技引领”的战略方针,以领先科技驱动全行业务发展和数字化经营。推进技术架构分布式转型,增强企业级架构支撑能力,打造领先技术能力;构建平台化数据能力,通过数据赋能经营管理实现决策“三先”(先知、先觉、先行)、经营“三提”(提效益、提效率、提产能)、管理“三降”(降成本、降风险、降冗员),打造领先数据能力;坚持敏捷转型,深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实现科技和业务双轮驱动,打造领先敏捷能力。

赵磊

APP数量不在于多和少,关键在于能否更好地契合国家战略导向,满足客户需求。精耕细作不意味着要多个APP并重运营,有些银行采取多APP策略,也需要一个主平台。

工商银行的经营策略:一是加强手机银行主平台建设,所有产品、所有权益、所有服务优先布置在手机银行,将各APP的优势资源向手机银行汇集融合,一站式满足客户全方位、多元化服务,同时采取智能推荐、精准营销等方式,塑造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金融体验。二是打造e生活APP,围绕全量客户打造非金融生态,主打轻简金融、身边生活、信赖推荐,与手机银行形成优势互补、双轮驱动。三是打造兴农通APP,创新“多重身份、一个APP”的发展模式,服务乡村振兴。

曾立环

随着公域流量见顶,运营成本提升,银行APP运营也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整体来看,银行同业呈现多元化经营模式格局。目前,1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围绕分客群和客户场景,保持手机银行、信用卡“双核心APP”经营服务模式的有11家;也有同业近年基于自身经营策略,整合手机银行和信用卡APP。无论整合还是细分,均需最大化利用场景及触点,通过优化客户体验,对客提供精细化、差异化服务,实现“精耕细作”的专业化运营。

“十四五”期间,广发银行将进一步发力“突出零售”转型,集中力量推动个金和信用卡大零售板块发展,成为未来盈利增长和业务转型的领头羊。服务模式方面,将拥抱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构建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展业模式,将手机银行、发现精彩两大APP打造成流量入口,探索功能共建、资源共享、分场景经营的线上化客群服务思路,构建触达客户、服务客户、赋能客户的网点经营生态圈,不断扩展服务边界。

业务多元化趋势下,避免APP平台过度细分

记者

从运营管理角度看,如何平衡前台业务多元化与中后台技术集约化两种趋势之间的关系?

赵磊

即使前台APP丰富多元,中台和后台的技术支撑也是一个整体。工行已经搭建起企业级的互联网运营平台,作为线上金融服务的“大中台”,能够实现对线上各APP的智能化运营策略部署,结合客户生命周期、资产状况与交易偏好,灵活开展智能推介、精准营销活动,并引入积分、立减金、保险等权益,实现从目标客户筛选、营销活动和权益配置,到客户触达转化的全流程运营。去年全行依托运营平台开展营销活动触达23亿人次,实现了超8500万次客户权益的发放。

孙芳滔

随着线上业务多元化的发展,口袋银行APP在“金融 生活”领域积累了多场景的综合化服务能力。在避免被动细分的趋势下,平安银行回归用户本源,主动迎接“客制化”挑战,持续推进随身银行策略,通过底层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对用户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用户需求的不断了解,更精准地满足用户的诸多需求,专注将口袋银行APP打造成银行培育未来成长空间的核心载体。

记者

技术推动手机银行APP趋向集约化运营有哪些具体表现?

孙芳滔

以口袋银行APP智能化为例,平安银行持续推进随身银行策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反复测评和技术迭代,更精细、更多维、更贴心地为用户打造智能化使用场景。利用技术优势,彻底打破以业务划分“地盘”、营销客户的模式,回归金融服务初心,以客户需求和使用体验为优先,通过大数据和前端框架技术赋能,将技术能力与“温度服务”深度整合。

口袋银行APP有两大智能化场景。一是常用功能区智能推荐:根据用户浏览操作习惯及用户使用生命周期特性进行推荐展示,探索式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有负反馈机制,根据用户实际操作行为调整曝光权重,更灵活地适配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二是一级频道智能化:为彻底贯彻全栈智能化、体验极致化,APP的底部Tab页可通过智能技术实现专属频道推荐,提升用户访问便捷性。此外,我行也在积极推进APP适老化和无障碍化的版本改造。

曾立环

对客类APP,广发银行目前采用统一技术架构,确保各APP的相同服务可快速复用,不仅大幅减少了产品及研发工作量,也可最大程度确保流程和体验的一致性。

记者

如何以渠道整合为契机,强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赵磊

孙芳滔

以平安银行“现金流”产品为例,根据客户实际消费和计划消费,规划消费类资金和投资理财类资金,并做实时的消费进度管理,及时的消费提醒、超额预警、消费建议。为客户清晰呈现近期消费趋势图、资金利用率诊断和消费类型分布图,提供分析诊断,发现资金问题,并智能化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在客户资金不足时,预先准备资金增援;识别到客户有资金闲置时,主动提供效益最大化的投资推荐,方便客户不记账也能轻松做好资产管理。

这些原本独立的场景都有各自匹配的成熟的零售产品和服务,口袋银行APP现金流产品所做的,就是基于客户不同时间节点的资金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推荐(基于客户推荐与基于产品推荐相集合)的技术,形成一个综合金融服务线上化产品。让客户的资金,在这些原本站在业务角度看起来相互独立,而站在客户角度又需要深度连接的场景之间流动起来。

个人信息及资金安全保护对策

记者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手机银行主平台运营模式持续深耕的前提,在信息收集、权限索取方面,贵行做了哪些保障工作?

孙芳滔

早在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之前,平安银行针对法律法规要求,优化升级了工作流程、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同时,对客户信息的处理工作也提出了严格要求,建立了条线、业务负责人签报、确认机制,保证客户信息隐私安全。

曾立环

广发银行严格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采集、处理和存储客户个人信息。严格控制网络、系统、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和操作,对应用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实施了口令策略配置。

记者

如何在系统控制和制度约束两个层面做好隐私保护工作?

赵磊

工商银行持续健全系统、规章、制度,形成系统“硬控制”、制度“强约束”与文化“软环境”,全面落实落细客户隐私保护。以系统控制为基础,全面实施信息输出加密,加强关键信息脱敏和信息隔离,部署客户信息异常查询自动检测工具加强事中监测。以制度为约束,严格内部规章制度落实,严格信息安全管控要求落实,保障远程交易安全,确保零信息泄露风险事件。结合最新法律法规,查缺补漏、完善优化,开展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强化员工底线意识与合规意识,形成警钟长鸣的文化氛围。

记者

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便捷数据服务之间的关系?

曾立环

当前,跨机构、跨行业的数据价值共享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广发银行积极与监管部门、政府机构开展联合建模、数据分析等合作研究,积极探索研究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隐私保护等技术,既有效保护数据和客户隐私,又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公平、公开、透明的数据服务,让数据价值的有序流动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记者

主平台运营模式下,支付安全及反欺诈工作有哪些新举措?

赵磊

为保障支付安全,工行手机银行安全体系由认证方式、交易限额、安全产品等纵横交织组成,形成了严密强大的防护矩阵,有软硬件8种认证方式、20种安全产品,全面覆盖登录、账户、资金、支付、设备安全。不断加强产品安全水平,运用数字证书、无感认证、生物识别等安全认证技术,为客户登录、转账汇款等交易场景的安全性保驾护航。目前,推出了新型数字证书(云证书),以数字技术对交易要素进行加密,实现不可逆、可追溯,未来或将全面替代U盾等实物介质。

此外,工行手机银行建立了超高维AI反欺诈模型,基于“专家规则 智能模型 各类名单”的分控策略,实现事中毫秒级反欺诈识别和控制。2021年全年拦截欺诈交易近26万笔,避免客户损失超13亿元。

孙芳滔

打造线上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记者

2021年下半年以来,多家银行整合重构旗下APP,迁移功能、权益、场景、服务等至手机银行APP,这是否意味着“手机银行主平台运营模式”的方向已经确立?此模式带来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在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两方面能够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曾立环

APP的整合或并存各有优势,需要根据每家行的实际情况而定,大部分同业从一开始的“合”走向“分”,再到如今部分呈现汇聚融合的态势,表明以客群服务为目标的多元化经营服务格局已逐步形成。

就广发银行而言,目前,手机银行定位打造“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对内,一方面可深度整合行内资源,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连接融合产品体系、服务体系、运营体系以及用户体系,实现能力整合与数据共享;对外,则可有效提升综合金融产品服务供给,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降低客户使用综合服务的门槛,减少客户在各类场景下的使用断点。同时,发现精彩APP深耕年轻客群,发挥差异化服务优势,构建泛金融生态圈。两个APP技术底层互通,分场景对客服务,各有侧重,形成合力,达到“以正合,以奇胜”的协同效果。

孙芳滔

从整合重构到迭代升级,都体现了银行业坚持“用户至上”的初心,努力服务好每一位客户的决心。平安银行也在不断自我突破,探寻线上运营的优势和潜能。无论是对内管理还是对外服务,基于同一个APP,制定同一套体验标准,都能在合规及消保要求的前提下,推动业务和服务突破原有边界,摆脱物理限制,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的“三个能力”,让产品和业务的运营“活”起来。

其一,洞察客户需求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找到客户在场景下的真实需求;其二,应用科技解题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科技力量、大数据能力及标准化的产品能力,满足客户需求、解决问题;其三,持续迭代优化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而非领导意志、行政边界,不断推动项目的实验、优化及迭代,打造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场景及产品。

赵磊

银行APP的部署与战略规划、客户策略、业务布局密切相关。随着金融强监管与平台规范化治理的深入,银行APP发展策略将更加聚焦主业,回归金融本源,手机银行APP必将成为各家银行的主平台,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展现窗口。

在内部管理上,主平台运营有利于凝聚全行最大合力,实现经营价值的提升。将产品、客户、运营、资源等力量集中于手机银行,并推动全行开展数字化运营,实现组织在线、员工在线、营销在线、服务在线,为银行数字化经营开辟数字空间。在对外服务上,有利于践行最佳客户体验。一个APP就是一个银行,满足客户一站式综合服务需求;通过智能化、精准化策略部署,满足客户多样需求;通过开放化,将APP的功能以原子化、模块化方式对外输出、嵌入场景,查询等轻金融服务在外部平台即可闭环,交易等金融服务则引导回流至APP,形成内外部的良好循环。

记者

在未来的“精耕细作”阶段,手机银行APP有哪些发力点?

赵磊

2021年,工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达到4.69亿户,成为首个实现MAU破亿的银行系APP,移动端月活超过1.5亿户,客户规模与活跃度同业领先。依托庞大的客户基础、强大的平台支撑,工行将以“最好的手机银行”为愿景,加快向零售线上经营主平台转变,促进客户体验与经营价值的全面提升。

一是以聚合、开放为平台化主线,做强产品之间、产品与客户、员工与客户之间的连接,从单一产品服务向聚合生态服务升级。以代发、贵金属、公益捐款等银行优势领域为切入,创新推出更多聚合GBC三端的金融产品服务;联手基金、保险等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开放式的财富社区,为客户提供投前—投中—投后的全旅程财富投顾服务;完善客户权益平台,建立客户线上成长体系。二是以智能、赋能为发力重点,持续打造业界领先的“智慧大脑 运营引擎”的中台支撑。通过应用协同过滤(CF)、水波网络(RippNet)等算法,强化金融服务、资管产品、财经资讯、营销活动的智能推荐;通过升级智能流量分发系统,在客户每一个可抵达的旅程场景,结合应用智能推荐、增强现实、端云协同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引导、交易助手和营销信息推荐,陪伴客户旅程;通过建立内容库标签体系和迭代检索算法,实现更精准、更全面、更贴心的搜索服务等等。

曾立环

孙芳滔

平安银行秉持提升用户极致体验、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首要目标。对于零售业务,精耕细作重点强调的是数字化经营。未来,平安银行将不断强化技术能力的实时响应,将AI客户经理、远程客户服务与口袋银行APP做场景化的深度融合,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并做出反应。

推荐阅读

精彩内容回顾

■案例丨小切口,大作为,RPA 助力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实战 | 银行业数据安全挑战及建行应对实践

■重磅!首届数字金融展将于2022年6月至11月举办

■案例丨云原生 :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基石

■观点 | 中小券商数字化转型突围之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