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定国真的很厉害吗?
答:李定国的厉害之处,主要在于他在抗清战争中所取得的战绩。
要了解这战绩的含金量有多高,就得先了解他的对手清军的一些情况。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而满族人最初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靠渔猎为生。他们穿梭在深山老林之间,擒熊缚虎,一个个都成了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斗士,经努尔哈赤训练成军,爆发出的战斗力是极其惊人的。
后世有史家说:入关前后的清军八旗,乃是同期世界上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队。
反观明朝这边,军队主要由来自耕种之家的农家子弟组成,血腥、凶残、暴力等诸方面都不可与清八旗相提并论。
而从明清双方的交战经过来看,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且看,1616年,努尔哈赤自上尊号建后金,改年,以“七大恨”誓师伐明,率两万步骑出征,不到一个时辰便攻陷抚顺,迫降明游击李永芳,掠人畜三十万。
同年七月,又是这两万人,发动清河之战,屠杀明守军万余。
明神宗万历皇帝忍无可忍,于1619年三月集结起十二万明军,号称四十万,揭开萨尔浒大战的序幕。
非常遗憾,此战的结果是:明军分兵四路,其中三路全军覆没,唯剩一路逃遁,文武将吏死三百余人,军士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
努尔哈赤挟得胜之威,率四万兵马进击东北重镇开原,屠杀了明总兵马林及守城将士;随后,进击铁岭卫,同样尽屠城中军民,劫尽城中财物。
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陷沈阳,尽屠明军七万人。并在浑河南岸尽歼由川中秦良玉训成的石柱白杆兵和江浙戚家军组成的援辽大军。
五天后,努尔哈赤又取辽阳,尽歼明兵数万。
震响之下,明辽河以东大小七十余城闻风降服。
从此,明清交战的战场转移到辽西。
插一句,现在网上流传的一首据说是袁崇焕绝命诗的诗作中有这么一句: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但是,袁崇焕一生都未跨过辽河往东一步,所以,单此一点,有人揭露此诗并非袁崇焕作品,而是后人托名伪作。
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领兵五万直取辽河西岸的坚城广宁(辽宁北镇),沿途血洗哨所西平堡,在沙岭歼灭赶来救援的明军三万余人。
广宁守军不战而溃,而宁远、锦州等地无兵可守,整个辽西尽落入了努尔哈赤手中。
可幸,大明有死士毛文龙,领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横跨海峡,深入敌后,夜袭镇江(即今辽宁省丹东市)成功,尔后退兵皮岛,开设东江镇,从敌后牵制后金。
努尔哈赤一则粮饷难继,二则担心老巢有失,三则兵力不足(也就五六万人),因此弃辽西不要,劫掠了大量牛马人口及财物匆匆东归。
现在,很多人视袁崇焕为大英雄。
袁崇焕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是因为他在后来宁远、锦州的两场大战中守城不失,扼住了后金军予取予求的势头。
努尔哈赤死,皇太极践祚,后金军的攻击力一如既往。
在袁崇焕蹈海岛斩杀了毛文龙后,皇太极无后顾之忧,振旅西征,其取道内蒙古,自北向南,直奔北京,纵略良乡、固安等,连下迁安、滦州、永平及遵化四城,大败明军,抢掠人畜财物无数。
熟门熟路的八旗骑兵其后又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奔袭战,分别是:1634年的入口之战、1636年的京畿袭扰战、1642年的山东骚扰战,清军在大明境内横冲直撞,穿州过省,残杀明朝百姓,烧杀抢劫财物,无人可挡。
而在正面战场,皇太极兵围大凌河,迫降明将祖大寿,再围锦州,尽歼来援的十三万明军,俘获明统帅洪承畴……
讲真,入关前,清军除了在面对袁崇焕的两场战斗只未能得志外,其他所有战斗,全都攻必克、战必胜。
李自成趁着明军与清军展开生死搏杀,不断坐大,进而在明廷奄奄一息之际,袭取北京,迫死了大明崇祯帝。
彼时的李自成内心迅速膨胀,雄视四海,自以为天下无敌。
但是,是骡是马,遛过便知。
山海关外一片石,李自成与吴三桂决斗不下,难解难分。
多尔衮率清军八旗杀出,李自成全军败如山崩。
李自成不服,骂清军是暗中偷袭。
不服?不服再来。
清军追杀李自成至西安,端掉了李自成的老巢,又撵着李自成的尾巴打,终于使李自成窜入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亡命于牛迹岭。
曾经煊赫不可一世的大顺政权就此死亡。
清军兵锋南指,过泗州(今江苏泗洪县),克扬州,占南京,取江阴,屠嘉定,下杭州,遍拾取绍兴、温州、台州等地……
一句话,清军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
再补充一件趣事:江阴攻略战前夕,明李成栋已率部降清,其手下有四名士兵装扮成清满洲勇士,前去弹压抗拒剃发令的江阴军民,嘴里叽哩瓜拉操满语,吃生猪肉,席地睡觉,很是吓住了城中军民。后来有人大胆向这四人发起攻击,发现是伪满洲,虚惊之下,越加愤怒,将这四人杀死撕碎。
由此可知清八旗军在明朝军民中的震慑力。
再从金声恒、李成栋等军的战斗力也可感知这一点。
金声恒、李成栋等军降清为清廷效劳时,追杀南明军非常犀利,怎么打怎么有;但是,当他们反正归明,打着明军的旗帜和清军开战,就成了豆腐军,被清军蹂躏得不成样子。
了解过上述背景,再来说说李定国。
李定国原是张献忠的部下,张献忠死后,他率军转入滇、黔,旬月之间即破交水、曲靖,占领昆明。
随后,连克呈贡、师宗、通海、河西、蒙自、临安等地,悉平迤东;并于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 年)破沙定洲所据大小三百余寨,平定全滇。
时逢乱世,天下汹汹,李定国以春秋大义自许,倡议举滇、黔、蜀三地归就明室,诚心辅佐,恢复旧京,荡清海内。
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 年)三月,李定国率师东出,不一月,便连下沅州、遂卫、蓝田,、靖州,走马取武冈,进逼宝庆,真可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负责镇守湖南的清续顺公沈永忠胆碎心寒,弃宝庆北遁,先奔至省会长沙,再逃至岳州。
沈永忠如此狼奔豚突,则清朝在湖南设置的许许多多道、府、州、县官有样学样,一窝蜂跟着逃窜。
于是,李定国跃马横刀,于俯拾之间就几乎遍复湖南全境,可谓英雄盖世,豪气冲天。
六月,李定国兵出祁阳,直取广西门户全州,尽歼清李养性之众,至榕江大破清镇南王孔有德,乘胜取桂林城,迫死孔有德,进而平定广西全省。
不得不说,李定国真是牛!
其自五月底出兵,到了八月中旬,攻无不克、战无不捷,横扫湖南、广西两省清军,真正的雷霆万钧、气吞山河,震撼天地。
顺治皇帝大惊,令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自江宁移赴长沙,另派敬谨亲王尼堪,统十万之众,南下增援湖广。
尼堪,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第三子,亦即多尔衮的侄子、顺冶帝的堂兄,身经百战、谙于战阵。
然而,在衡州城北草桥、香水庵一带,李定国亲自率军与尼堪的八旗精兵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割下了尼堪的首级。
“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
此战过后,天下无数忠于明室的官绅百姓精神大振,交口同称大明中兴有望。
黄宗羲曾神采飞扬地说:“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不过,明清易势,非李定国区区一名武将可以扭转,大明终于江河日落,大清最后坐拥了天下。
但这并不能掩没李定国善战、敢战之亮色。
李定国在大势已去的背景下,败走磨盘岭,巧施拖刀计,差点砍杀吴三桂,尽歼吴三桂追兵。
李定国入缅救主,以两千精兵攻缅都,把缅王吓得魂飞魄散。
则李定国用兵如神,攻城城下、野战战捷,能以少量的兵力摧败强敌,取敌帅首级于掌股之间,称之为“明末第一名将”,绝不为过。
李定国当年有多猛?
前言: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朝廷的擎天一柱,也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李定国在南明抗清斗争中功勋卓著;他的威名令满清朝廷为之胆寒,清廷一直把李定国视为心腹大患。
李定国出身贫寒,后来加入了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逐渐成为农民军中的重要将领。
在张献忠不幸牺牲以后,李定国与孙可望、刘文秀等人进军云南,采取了联明抗清的政策,在云南、贵州一带,建立了稳固的大西南反清基地。
李定国当时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他在抗清斗争中主要有以下功绩:
一.横扫湖南
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在孙可望的主政下,对清军展开了大反攻。
4月份,李定国率领南明军队进入湖南;5月,明军开始进攻靖州。李定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痛击清军,打得清军几乎全军覆没。明军乘势接连攻克靖州、武冈。
李定国兵锋锐利,势不可挡。清军一路溃逃,从宝庆、长沙等地狼狈撤退;仅余岳州、常德、辰州尚在清军控制之下,其余的湖南大部分州县,都被明军收复了。
二.桂林大捷
1652年6月,李定国率军自湖南的武冈、新宁一带出发,进军广西。
明军很快攻下全州,消灭了全州清军。紧接着,明军在兴安县严关与满清定南王孔有德进行了一场大战。骄横的孔有德被李定国打得大败而逃,狂奔回了桂林。
李定国督率明军,猛攻桂林。清军防守不住城池,被明军攻入了桂林城中。孔有德被迫自杀而死。
随即,李定国坐镇桂林,派遣明军四面出击,很快就收复了广西全境。
8月,李定国一路追击清军残部,经梧州进入广东境内。清廷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吓得成为了惊弓之鸟,大为恐慌。
李定国收复广西全省,在南明史上可谓是空前大胜;这是李定国率部力歼强敌、大获全胜的辉煌战果,李定国从此名震华夏。
三.衡阳大捷
1652年7月,为了应对明军的反击,清廷派敬谨亲王尼堪统率八旗精兵南下,进攻湖南。
孙可望调令李定国从广西回师,迎击这支清军八旗劲旅。
在衡阳附近,李定国与尼堪进行了一番战斗。李定国先让明军佯装失败,向后撤退。
尼堪骄狂之极,认为明军不堪一击,便率领清军兼程猛追。
李定国已经事先埋伏了重兵。待到尼堪的八旗兵进入伏击圈以后,一声号炮,明军四出,把清军团团包围。
一番血战之后,李定国阵斩尼堪,大败满清八旗劲旅。
清军再也不敢与李定国交战,狼狈地退往长沙。
李定国所部转战千里,重挫清军,接连杀死清廷两位王爷;尤其是斩杀敬谨亲王尼堪,大败八旗劲旅,打破了满洲八旗兵天下无敌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各地反清义士的斗志。
黄宗羲曾经描述当时产生的巨大影响:“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四.两攻广东
1653年,由于孙可望的猜忌,李定国被迫离开湖广地区,进入广西。
在广西,李定国制定了联合郑成功、东西夹击,收复广东,进而攻取福建、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平定江南的战略计划。
李定国在1653年第一次进攻广东,声势浩大;在肇庆城下,清朝平南王尚可喜率领清军,拼命抵抗。
在经过一番浴血奋战之后,明军与清军都精疲力竭了。李定国没有等来郑成功的援军;他审时度势,放弃了进军计划,率军退回了广西。
1654年,李定国再次出兵广东。一路上广东反清志士纷纷响应,进军非常顺利。
但是,李定国在此顺境中,竟然产生了骄傲情绪,变得轻敌了。结果在新会之战中,由于大意轻敌,遭到重大挫败,又一次撤回广东。
李定国两入广东,都没有得到郑成功的支援。当时,郑成功正在与清廷秘密和谈。他首鼠两端,一面与清廷眉来眼去,讨价还价;一面对李定国虚与委蛇,虚言应付;结果使李定国孤军奋战,而清军却得以集结重兵,全力迎战李定国。
郑成功的欺骗失约,直接导致了李定国两度失利;东西合击、平定江南的战略计划就此成为了泡影。
五.血战磨盘山
孙可望内讧失败、投降清廷以后,李定国执掌了南明永历朝廷的大权。
但是,李定国不擅长处理政务;尤其是在笼络人心方面,措施极为不当,致使蜀王刘文秀及孙可望的旧部将士们心怀怨望,尽失军心。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在孙可望的指引下,乘机对贵州、云南发动进攻。永历皇帝逃往缅甸,李定国在后方压阵。但是,李定国没有集结明军的力量,只率部分亲军撤离了昆明。
如此一来,云贵一带的明军群龙无首,无心抵抗清军的进攻。于是,清军一路前行,如入无人之境。
看到清军如此狂妄,穷追不舍;李定国决定在险峻的磨盘山地区教训一下骄横的清军。
1659年2月,李定国在磨盘山设下三道埋伏,把自己身边最后六千身经百战的精锐将士全部投入了战斗。
由于永历皇帝逃跑了,南明朝廷人心大乱,一些人纷纷有了投降清军的念头。
在混乱之中,南明文臣卢桂生偷偷溜出去,投降了清军,并且把李定国的军事计划汇报给了吴三桂等清军将领。吴三桂等人大吃一惊,急忙整顿清军队形,向埋伏着的明军发起猛攻。
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李定国部下的这些百战精兵在情况突变的局面下,奋力死战,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杀。
清军援兵不断涌来,但是,明军在将领窦名望等人率领下,死战不退。
李定国坐镇山巅,得知情况有变,遂率后军前来增援,经过血战,终于击退了清军。
磨盘山之战,明军、清军都伤亡惨重。
此战过后,李定国再也无力对清军发起反攻了;而清军也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对明军穷追不舍了。
结语:李定国是整个南明抗清时期,最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可惜,由于孙可望的称帝野心、郑成功的自私自利、加上南明永历朝廷的腐朽不堪,李定国只能孤军奋战,无人呼应。最后,在南明内部斗争激烈的情况下,李定国虽然殚精竭虑,坚持抗清,但是;大势已去,纵是李定国这样的盖世英豪,也无力回天了。
可即使在李定国穷途末路、辗转于滇缅边境之际,他仍然被满清朝廷及吴三桂等视作心腹大患,对他忌惮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