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那么一篇所谓美国视角下的中国五四精神的演讲被炮制了出来,令人大跌眼镜。当前处于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中国以其成功应对为全人类健康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些国际政客却醉心于对别国抹黑、污蔑、“甩锅”而不能自拔,其阴暗心理在阳光之下原形毕露。这篇所谓解读也是此类阴暗心理的产物,演讲者如果不是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那么就是故意无视历史发展主流,为达到反华目的而对真正五四精神进行曲解歪读,其思想底色是西方霸权主义者由来已久的傲慢与偏见。
世间万物万象都有其来龙去脉、因果缘由,如果不去正本清源,很可能会引人误入歧途。那么,101年前发生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宏大义旨是什么?演进逻辑是什么?对后世的影响又是什么?只有用科学的历史观来审视,才能得出符合历史本源的科学认知,才能激浊扬清,以正视听。
五四运动是晚清以来被压抑的爱国情绪的大爆发
同评论所有历史事件一样,但凡谈论、评说“五四”,有一个公认的重要前提,必须深入了解五四运动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原因的内在结构和逻辑是什么,最基本的推动力是什么。不了解这一点,一切别致的“发现”和结论都是建在沙滩上的楼阁,最终逃脱不了坍塌的命运。
中国的五四运动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特定历史场景中的继续和发展。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正是那些所谓的文明国家用最野蛮的手段打开了古老中华帝国的大门,迫使中国一步步丧失独立地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这个曾经创造出居于世界前列的灿烂古代文明的伟大民族,也由此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屈辱和抗争。
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的是什么呢?是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3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一件件、一桩桩都在刺痛着中国人民敏感的神经,挑战着中国人民忍耐的极限。当历史翻开20世纪的第一页,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幅更加惊心动魄的图景:西方的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长达一年之久。亡国灭种的阴影更加重重印在了每个有爱国之情的国人心头,中国真的要灭亡了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态势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这一时期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响亮的口号,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力追求的目标。
这就是说,五四运动的爆发绝不是青年的一时冲动,而是长期以来整个中国沉郁顿挫的社会情绪的集中喷发。换言之,人们被当时中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对创造合理的新社会的强烈追求,成为孕育后来爱国群众运动的强大内在动力。
新文化运动以彻底的反封建精神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和共同规律。但每个国家通向现代的道路各有不同,因为历史赋予的机会各式各样甚至天壤之别。应该说,中国现代化的思考和探索起于晚清,是在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顶抗着列强的欺凌暴力的现实中艰难前行的。不了解这些深层的逻辑,就盲目地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评头论足,只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纸上谈兵。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历史场景中,爱国救亡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仁人志士们对西方霸凌的抗争与中国道路的探索,最先起于器物层面,既而是制度层面,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本来,国人对辛亥革命建立起的民国抱有很多期许,但袁世凯以欺骗手段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却大兴尊孔复古之风,为其进一步登极做皇帝造势。民众彻底失望了,知识分子也彻底清醒了。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反对旧思想、旧文学、旧礼教到拥护“德先生”“赛先生”,从《狂人日记》的绝地呐喊到“打孔家店”的集中批判,新文化运动所发之宏论振聋发聩,对尘封日久的民众心态产生巨大冲击。有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得到公开的探索和争论,中国青年迫不及待地阅读每期新杂志。当时一位正在中国访问的西方哲学家感慨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
这场运动虽是以往反封建运动的继续,但其斗争的彻底性大大超过了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掀起了追求解放、追求真理的新热潮。许多本来不敢怀疑的问题,现在敢怀疑了;许多本来连想都不敢去想的事,现在敢去设想了。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清扫了旧的基石,打开了新的闸门,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新文化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正是封建专制和迷信的对立物。这一代青年知识分子逐渐从要求个性解放,转变到致力改造社会的思想轨道之上。
无耻分赃的巴黎和会彻底浇灭了善良中国人的最后一丝希望之火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这场被称为“和会”的国际会议,却是西方列强独霸话语权、操控决定权的道场,成为任意欺凌弱小国家的明证。
历时4年的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结束了,胜利方是中国参加的协约国阵营。因此引发了中国民众对战后局势及中国所处地位的欣慰与兴奋,全国各地都举行了规模不等的庆祝活动,视欧战胜利为“公理战胜强权”的象征。此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时提出“十四条”意见,其中对于一切殖民地的处置应顾全各殖民地居民的利益,大小国家都要互相保证政治自由和领土完整等。这本来是美国一向奉行“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的再申明,却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十分强烈的、正面的反应。很多中国人认为,从此可以摆脱受列强欺凌的局面,甚至可以与之平起平坐了。
然而,受命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所提出的收回德奥在华租界及特权、撤销《庚子条约》赋予外国在华驻兵权、取消外国在华势力范围、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条件,都被西方列强无端拒绝了。虽然参加和会的国家有20多个,代表有1000多名,但一切重大问题都由美、英、法、意、日组织的“十人会议”闭门商议决定。说到底,巴黎和会是大国俱乐部私下交易的秘密分赃会议,压根不是弱小国争取自身利益的公正舞台。当中国代表团的最初提议题搁浅后,唯一的希望就是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德国直接向中国归还夺去的权利,并据理力争。但是,西方列强最终依然将“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条款,列入巴黎和会的对德和约。
事实教训了原来对巴黎和会抱有幻想的人。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之一顾维均在《回忆录》中写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文论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的呐喊划破101年前的凝重夜空
当中国社会各界眼巴巴地期望巴黎和会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时,却传来了“强权”竟然战胜“公理”的“晴天霹雳”。这个巨大的落差让热血青年难以忍受,愤怒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这种长期积郁的怒火所升腾出来的巨大威力,如果不设身处地回到历史现场,只坐在钢筋水泥筑成的摩天大楼里去主观臆想,是根本无法感受的。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学生,手执写有“还我青岛”“誓死力争”等的各色小旗,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游行。这次游行不仅是对帝国主义强权的抗议、对军阀控制的政府软弱无能的抗议,也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维护,对中华民族尊严的维护。自6月3日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既而,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形成了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高潮,抗议斗争如燎原之火,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这种局面在中国历史上不曾出现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五四运动的标志性口号是“内惩国贼,外争国权”,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人民的两大敌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已经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死敌”。爱国救亡运动推动着民族意识和自我意识持续高涨,助力新文化从民主、科学的视野猛烈批判封建旧礼教、旧文化。自五四运动开始,反帝与反封建,爱国与民主,始终是相伴而行,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全过程。
五四运动对全民族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了所有发起者和参与者的预想
历史事件只能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发生,其影响也只能根据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去分析。任何罔顾事实的评价,都是苍白无力的。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真正改变一个民族命运的,是这个民族自身的内生动力,而不是其他。
俗话说,大浪淘沙,烈火炼金。五四运动这样一场暴风骤雨般的爱国群众运动,发挥着历史选择器的过滤功能。原来坚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的人们,在运动的高潮中渐次退出斗争。在斗争中最坚决、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是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群体。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可以说,五四运动促使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探索发生根本性逆转,先进分子在多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方向。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还在于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滑、国家权利不断丧失的趋势,开始了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权利逐渐收复的过程。尽管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历史大趋势已不可逆转。从五四运动前80年的鸦片战争算起,中国抗击列强侵略的斗争总是一败再败。反观五四运动之后,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不会停滞,也没有终点。任何事件都是历史特定阶段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一旦形成,就永远无法改变。无视历史真相只能说明无知,歪曲历史事实终将成为笑柄。奉劝那些别有用心的国际政客,收起那套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把戏,别拿自家的剧本来讲述别人的故事,这种罔评历史的无聊、无耻之事,不仅与历史通识极不相称,也与现代文明法则大相径庭!
胡献忠(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