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 ◆◆
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春为生,熟为秋,立秋有三候:
|一候,凉风至。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
|二候,白露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
|三候,寒蝉鸣。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寒蝉小而青紫,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之后就是秋天的开始了,立秋大概在每年的8月8日或9日。“秋”意思是说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在立秋时节,大概是每年8月7日或8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养生
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饮食调养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立秋习俗
— 迎秋—
《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 啃秋—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有迎秋之意,亦可抒发丰收的喜悦。
—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最新最权威的保定交通讯息
保定市交警(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