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31位风格迥异、天赋异禀的画家,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他们也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莫奈《日出·印象》1872年他们是一群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来自于各个阶层。“古典主义像个老古董,千篇一律实在太没个性了”“我们要革新!我们要创造!我们要突破!”生性自由的他们,反感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所以经常聚集在一块儿,拿着各自的画具就跑到户外写生去了。
巴齐耶《埃格-莫尔特的风景》1867年烂漫的风景、绝美的光影……尽情激发了这群年轻画家的创作激情。如果把这群印象派画家的故事拍成美剧,那估计可以拍个七八季了,而且肯定是大热IP。
巴齐耶《小花匠》1866-1867年
巴齐耶《梅里克的平台》1867年如今提到印象派,莫奈、马奈、雷诺阿的名字如雷贯耳,可我们却总是会忽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帅气、身材高挑,有着不俗的绘画水平,还是个妥妥的富二代。生性善良、乐于助人的他资助了当时包括莫奈、雷诺阿在内的很多画家朋友。
巴齐耶《雷诺阿》1867年他就是有着“印象派里的浪漫骑士”之称的——让·弗雷德里克·巴齐耶(Jean Frédéric Bazille)。看他的自画像,衣冠楚楚,优良的体态,性感的络腮胡……即使是对他不太熟悉的人,也会立马被眼前的这个优雅绅士吸引。
巴齐耶《自画像》1865-1866年2017年,法国奥赛美术馆特意为他举办了个展览《巴齐耶——印象派的青春》。可见他在印象派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巴齐耶生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的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就喜欢画画,长大后还是听从父母的愿望去学了医。
巴齐耶《苍鹭》1867年巴齐耶的父亲对他说,“儿子啊,你喜欢画画当然是ok的,没事干的时候画两笔就行啦,你还是要走‘正道’学点正儿八经的东西,咱们是大家族,未来还是要有份体面的工作的。”乖小孩巴齐耶自然只能努力地平衡学业和画画,毕竟还得向家里要钱呢。最终在医学考试中,巴齐耶考了个不及格。不过也正好给他找了个学绘画的理由:“老爸,你说我也听你话好好学医了,也努力过了,尽人事听天命,命运告诉我自己不是这块料,人啊有时候就是得认命。你看要不这样,你给我些钱去巴黎拜大师学画,要是学有所成你儿子还能红一把,学差了也就当开阔眼界了,反正我还年轻,尝试下也不亏。“
巴齐耶《花》1868年
巴齐耶《黑女人和牡丹》1870年
在几番言语轰炸下,巴齐耶最终说服了父母,来到著名的格莱尔画室学习绘画。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年龄相仿的同学莫奈、雷诺阿和西斯莱,组成了“四好友集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群混小子边学着画画,一边痛斥古典主义死板、陈旧、毫无创新。对画人体模特、力图写实的创作追求极其厌恶。所以一有空,哥们儿几个就跑出画室,去卢浮宫临摹伟大的作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
巴齐耶《靠近海滨的风景》1870年
巴齐耶《采石场》1864年巴齐耶也很有绘画天赋,虽然是富家公子哥,但他却和普通同龄的年轻人一样,努力且刻苦。他借鉴当时受到大多数民众和批评界诋毁的库尔贝和马奈。而与大多数印象派画家注重色彩不同,他的用色丰富又不放弃造型。即使他使用纯色也不极端,也不保守,就是一种刚刚好的和谐。尤其喜欢把人物置于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来描绘,使人物形象的轮廓更加清晰。健康、明朗、朝气蓬勃,有种如沐春风的愉悦感。
巴齐耶《游泳者》1869年因为不愁吃穿,也不用为卖画生计发愁,巴齐耶就在巴黎租了几间画室。他可以在画室里尽情地创作,大胆探索自己的新艺术创作道路,同时也欢迎他的朋友们来窜门画画。
巴齐耶《在弗斯滕贝格街的工作室》1865年巴齐耶的《画室》这幅画则见证了他们最好的友谊。画面中,几位挚友享受着休闲时光,无拘无束地聚在画室里聊人生,谈理想、谈画作诗歌文学,旁边还有一人在弹钢琴。陈丹青评价道:“巴齐耶的《画室》就像一个早晨,像一个日子,是我们所有人都有过的青春记忆。”
巴齐耶《画室》1870年,从左至右:雷诺阿,左拉,马奈,莫奈,巴齐耶,梅特尔
巴齐耶《画室》(细节)
性格温和、喜好交友的巴齐耶,堪称当时巴黎艺术圈的“交际花”。很多艺术家朋友一有空就会来他的画室坐坐,聊天品画品酒,在不断的交流中相互摩擦出新的艺术火花。
巴齐耶《埃德蒙·迈特尔画像》1869年巴齐耶不仅有钱,为人还特别大方仗义。与家境优越的巴齐耶不同,那时包括莫奈、雷诺阿在内的一众印象派艺术家,都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却穷困潦倒的落魄画家。理想很丰满,现实是真的骨感。那时学院派画家不遗余力地打压印象派,认为他们的画作粗糙,过于随便。甚至直接拒绝在官方沙龙上展出莫奈的作品。
巴齐耶《简易的野战医院(莫奈)》1865年他们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不得已常常借住在巴齐耶的画室中。有时连模特都租不起,巴齐耶就为他们掏腰包,或者亲自上阵做模特。他也会拿自己的颜料画笔与朋友共享。一次,莫奈实在是身无分文了,他向巴齐耶求助。倒了一通苦水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巴齐耶立马豪爽地拿出2500法郎,从莫奈手中买下《花园中的女子》,比当时的市场价翻了好几倍。
莫奈《花园中的女子》1866年在困难的境遇下能毫不犹豫借你钱的人,才是真朋友。未来当画卖出去后,巴齐耶也会真心替莫奈感到高兴,然后在第一时间写信告诉兄弟喜讯。后来,巴齐耶还成了莫奈长子的教父。
巴齐耶《拿渔网的渔夫》1868年也是巴齐耶提出了办印象派画展的点子。他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渠道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画,就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更别谈什么创新突破了。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大好人,却没有等到印象派的兴起。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国家陷入危难之时,天真、理想主义的巴齐耶弃笔从戎,义无反顾参加了保卫共和国的国民自卫军。
巴齐耶《在圣赛何沃的自画像》1868年当身边的人得知此事后,大家都惊呆了。当时普通家庭的男子都对战争避之不及,更何况还是一名出生于上流阶层才华横溢的画家。明明可以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为什么要想不开去刀枪无眼的战场送死?没人知道他为何如此选择。
巴齐耶《保罗·维莱恩的肖像》1867年一开始雷诺阿以为巴齐耶是闹着玩儿的,开玩笑说他参军是为了“保留他心爱的胡须”。后来确认巴齐耶没有在开玩笑后,雷诺阿气急败坏,又写了一封信:“你是一个愚蠢的人,竟然做出这种承诺,你既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梅特尔直接发飙:“你疯了……!你为什么不咨询你的朋友?愿上帝保护你。”大家都认为巴齐耶脑子进水了。可他还是要去,为了国家,为了热血,为了抱负。
巴齐耶《卡斯泰尔诺莱的风景》1868年巴齐耶在很小的时候就怀揣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心里总想着长大了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什么。从来不畏惧现实社会的残酷,也并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只要国家人民需要,他就可以做到牺牲自我。人生就是充满了不确定,1870年11月28日,巴齐耶在普法战争中光荣牺牲,年仅29岁。29岁,最灿烂的年华,终逃不过死神。上帝赐予了巴齐耶爱,情,喜,乐,却单单没有生命的恒久。
巴齐耶《粉色连衣裙》1864年逝世前,他留下了约50余幅未完成的画作。《全家团聚》是巴齐耶牺牲前所作的集体肖像。蓝天,白云,树荫,明媚的阳光,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男子啊!
巴齐耶《全家团聚》1867年1876年的印象派画展,展出了雷诺阿为巴齐耶创作的《作画中的巴齐耶》。巴齐耶的父亲恰好参观了这次画展。当他看到关于自己儿子的画像,忍不住泪流满面,而此时距离巴齐耶牺牲已经过去6年了。为了追寻爱子的生前点滴,他四处打听这幅画作的拥有者。当他得知是马奈拥有这幅画,便毫不犹豫买下莫奈的《花园中的女子》跟他进行交换。
雷诺阿《巴齐耶画像》可惜无论再怎么搜寻,生命终将散场,唯独记忆与艺术永垂不朽。明珠蒙尘,不掩其芒。如今的他在法国画史上,尤其是印象派画史上已经拥有一席之地。可如果巴齐耶没有战死,如果他再多活久一些……艺术史上或将会再多一个传奇。我们不该遗忘这个伟大的名字——让·弗雷德里克·巴齐耶。
巴齐耶《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