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电脑浏览器在哪(历代苹果笔记本产品大全)

科技观潮

techsina

与浪同行

M1(和它的后续产品)能走多远,后面可能更多不是苹果能决定的,而是由千千万万的开发者们来建设。

出品/新浪科技 ID:techsina

截止今天,苹果在2020年已经发布了5款iPhone,三款iPad,若干款例行升级了芯片的电脑,但还没完…… 就在我们觉得今年就这样了的时候,One More Thing,它来了,采用苹果自研芯片M1的电脑,就这么来到了新浪大厦。

苹果电脑浏览器在哪(历代苹果笔记本产品大全)

库克在中国双11购物节当夜拿出了One More Thing

外观:低调到没有变化

这款产品采用M1芯片,但名字仍旧是MacBook Pro,13.3寸的版本,打开盒子,只看外观,没人会觉得它跟采用英特尔芯片的MacBook Pro有啥不同。

所以外观这部分其实没有太多可说,我们拿到这款是深空灰配色,带TouchBar的入门版本,机身一共有两个USB-C接口,右侧一个3.5耳机口。其他地方…… 我们拿着放大镜对比它跟同为入门级配置的13寸MacBook Pro对比,也没看出什么区别。

哦对,键盘当然是已经更新过的版本,不再是蝶式键盘了。

外观相同甚至延伸到了包装盒,就算在这,你都看不出这机器跟英特尔版本有啥不同,就连这张贴纸,也只是低调的用极小的字标注了一下:SPG/8C CPU/8C GPU云云。

换芯,对苹果自己,甚至这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处理的如此低调,主要原因我们猜应该是M1还是一个试运行的阶段,即便它表现的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这在后面详细说),但X86架构在过去几十年构建的生态不是一场发布会就能摧毁的,所以目前没必要太大张旗鼓给人过高的期待;这种过渡,应该是一种平滑的,让人无感的过渡。

大瑟尔连接着高山和大海

为了营造这种无感的过渡,苹果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努力,例如系统,对英特尔芯片的电脑来说,macOS Big Sur(直译大瑟尔)貌似只是系统界面变得更多彩,拟物化了;但对苹果芯电脑来说,大瑟尔则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就像这个名字的源头,那个一号公路穿过的景区一样,一边是大海,一边是高山;一个地方,两种景观。

用Big Sur这名字,或许也暗喻高山大海两种景观的接合

macOS Big Sur连接的一端是苹果曾经的15年,那是属于Intel的时代,一边是苹果自己开拓的新时代。它的历史只有半年,但野心勃勃,承载了苹果将自己最后那块割裂的核心部分收回、生态大一统的希望和决心。

这个系统的外观我们之前已经谈过,下面稍微回顾下,给还没见过它的小白:在界面上,Big Sur变得拟物化,我掏出今年这侧面仿佛iPhone 4的手机,默默感觉苹果在下一盘大棋。系统变得十分多彩,尤其是这个五颜六色的启动台。右上角的设计像是从iOS引进而来,这些圆角按钮,仿佛显示出苹果想要的未来。

对英特尔核心的电脑来说,Big Sur的变化基本止步于外观了;对苹果芯电脑来说,这仅仅才是个开始:在Mac商店搜索某个软件,会看到不同,它会在搜索结果这多了个选择项。也就是说,苹果芯电脑既能运行iOS(或iPadOS)的软件,也能运行一部分macOS的软件。

App Store多个分类

因为是跨越两个不同的芯片平台,再加上两个不同的系统,所以苹果芯电脑打开App的情况有点多样,这里面涉及原来不支持经过适配变成苹果芯电脑支持的App,也有一些通过Rosetta编译器,翻译成M1能识别的App;还有些是原本给iOS或iPadOS做的软件,也就是手机软件在电脑上运行。

我们可以分两个大类,N多情况。一个一个来说:

1 原来的给英特尔芯片Mac做的程序;这是大家最关心的,毕竟买的是个电脑,目标还是用它干电脑的事,这里我们选了几个比较常见的App试一下。

a)Safari浏览器,自带的邮件,日历,提醒,备忘录finder之类的是看不出区别的;

b)如果这个软件在App Store没有,不一定没法运行。在它的官方下载,可以经过苹果的编译器Rosetta进行“翻译”,在苹果芯电脑上使用。比如打开我们非常熟悉的word,第一次打开会出现“翻译”的过程,后面再打开就没有了,使用情况也跟一般软件无区别;

c)有些可能运行没问题,但可能基于intel加速或插件无法使用了;

2 iOS、iPadOS程序,既然是个ARM架构芯片,甚至可以说是A14的变种,那能不能跑iPhone或iPad的程序呢?

答案是可以,但不是所有软件都完美。我们实验类似纪念碑谷,qq飞车之类的。下载后一看就是个iPad的比例。也可以使用触控板键盘操作,但仍旧是原来手机的尺寸,只是它们的交互逻辑从触屏变成了鼠标键盘,其实并不如原来触屏那么舒服。

不过有个神奇的地方是,苹果芯电脑可以一次同时运行N个iOS程序(注意是同时运行),甚至是它们不同的版本,比如我们的“新浪新闻”和“新浪新闻HD”,给iPhone和iPad准备的版本,可以同时使用。

iOS或iPadOS版的程序可以多个一同运行

当然,我们测试时间有限,只能进行一部分App的测试,并且也只是简单打开运行,某些复杂功能还没时间用。因为时间比较短,我们目前也只看到一部分结果。

芯片:不服跑个分 这次真的震惊了

说了半天它的硬件表现,有人肯定会问。哎这M1芯片到底怎么样?跟英特尔比呢?

那么我们就先从跑分这个传统项目开始说,首先是同级别产品对比,我们选的是一台2020款的MacBook Pro,采用i5芯片,8GB RAM,集成显卡;对比的是Apple M1芯片的这台电脑,16GB RAM,当然它也一定是集成显卡。

放在MacBook Pro上这颗M1芯片的配置

它们的上市价都是9999元起步,我们这台是高配,但除了RAM和硬盘,最核心部分对比是没问题的。

来看跑分,新MBP在GeekBench5上到了1700和7500,后面不用比了,因为在它的排行里,这个分数已经比i9 iMac都高了……

单核跑分大比分领先之前的iMac产品

多个跑分的结果排行,不像单核那么夸张,但也可以说惊人了

所以,英特尔被苹果芯吊打了??

这结论先别急,一个是跑分软件的计算方式是基于之前芯片的,放在ARM架构的M1上,不一定适合,另外把复杂指令的X86跟精简指令集机器的ARM对比其实不是一场能打在一起的比赛。我们甚至觉得,这两者并不能完全放在一起比较,跑分只是一个比较浅显的参考。

不过经过跑分之后,我们也发现了明显的区别,发热量和功耗。

M1芯片的续航和发热,已经让人怀疑苹果是不是违反了物理规律。

同样的视频输出之后,采用英特尔i5和苹果M1芯片的温度对比

在不连接电源的情况下,苹果芯新MBP和英特尔i5的老MBP放在一起,用苹果自产的应用Final Cut Pro X导出一段的1.61GB视频,1080P H264。

老MBP耗时14分钟,消耗电量24%,新MBP耗时23分钟 ,消耗电量0?

对0 ,这你敢信???我们还觉得可能系统bug了,重启了一下,开始一看电量是99%……

更让人震惊的是发热量,在导出期间同时进行测温。老MBP 41.5摄氏度,新MBP最热处温度33.9,并且后面两个温差还在持续加大。

因为后者低于人体温度也就是36度左右,所以摸上去是凉的。正在渲染片子的笔记本机听不到风扇声,机身是凉的,这点也超出了我们对MacBook Pro的认知。

可能有人会说“看输出时间。这M1芯片看来干大活还是不行啊,这输出时间差了这么多?”

那我们换个赛道,用iPhone 12拍摄一段30秒的HDR 4K视频,在 Final Cut Pro中,导出为一个分辨率为3840×2160、帧率为30 fps 的Apple ProRes 422视频。

结果是:新MBP用时12秒左右,旧MBP用时56秒左右。

所以这说明啥咧?在Final Cut Pro这个赛场里,英特尔的i5和苹果的M1比是处于下风的。在第一次的视频输出中它确实快一些,但换到苹果的赛道里,没人能打赢M1。 而且无论哪次,在功耗发热方面,i5是完败的结果。

我们很少很少在一段体验评测里用“震惊”这个词,但这次苹果在M1芯片的功耗/发热方面的优化,确实让人震惊。

结论:一个远超预期的开局

能不能取代英特尔 看开发者有多努力

体验了一天多这个东西,M1芯片和这台电脑本身给的初步反馈远超预期。在拿到这台评测机的时候,仿佛接回一个新生儿,放在车座上还在琢磨一会各种弹出报错的情景,但用了一下午,感觉这哪里是个半岁的孩子,至少已经16岁,尤其在能耗和发热方面的能力让人震惊。

2020年的末尾,移动端芯片终于真正用在了电脑上,结果比我们预期的更好。macOS Big Sur成了两个不同架构芯片及两个不同生态的粘合剂。这帮M1扫清了基础障碍,虽说不能运行的App也不是没有,但比起Windows RT的狼狈,苹果的的开局远超期待。

把这台电脑带回公司的时候,还在预想一会出现的各种报错弹出

苹果在很多次iPhone或iPad的发布会上都提过自己的A系列媲美桌面处理器,这事最初说的时候还有人认真分析下,后来说多了也没人认真听了。类似情况还有天天说的软硬合一、生态什么的,我们都听疲惫了的时候。苹果拿出来了这个电脑,几乎完美的证实了自己所言不虚。

当然,M1(和它的后续产品)能走多远,后面可能更多不是苹果能决定的,而是由千千万万的开发者们来建设。开启一个时代靠苹果,这个新时代能走多远,能不能取代电脑界的老国王英特尔,得看开发者们的努力。

END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