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看小说赚钱、读新闻赚钱,甚至走路睡觉也能赚钱……面对这样的宣传,你心动了吗?近年来,一批打着“躺赚”“走赚”“玩赚”旗号的赚钱类App频频出现,凭借听起来毫不费力的收益方式,吸引大批用户下载安装。然而,一些参与者发现,赚钱任务总是绕不开看广告,而标榜的高收益则迟迟难兑现,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年代,读新闻、看视频、打游戏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必做的“日常”。然而近年来一批打着“看新闻、看视频、走路……能赚钱”旗号的赚钱类APP,从安装注册使用到提取现金,整个过程圈套重重,一不留神,不仅白费功夫,还可能掉入陷阱。
赚钱类APP随处可见
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玩游戏、刷微博、看短视频时,经常会看到植入的赚钱类APP广告。“有一次我玩手游,刚开始没几分钟,就跳出弹窗广告提示看个短视频可以赚钱,我就点进去了。一看是某个资讯APP的广告,广告称每天在它们那里浏览达到一定时长,可以兑换相应金额的人民币。”赵先生说,“浏览网站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下载某某APP可以赚钱’的广告,其中不乏比较正规的APP。”
记者发现,除了在各大网络平台的植入广告之外,很多应用商城中也存在大量赚钱类APP,涉及多个品类,诸如阅读新闻赚钱、转发文章赚钱、试玩APP赚钱、走路运动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等等。同时,关于赚钱类APP的经验贴也在网上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为赚钱类App带来不少流量。
费时费力提现难
那么,下载这些APP真的能赚钱吗?在我市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女士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要想真正在这些App上赚到钱,“简直比登天还难”。
张女士曾经下载了一款号称“刷刷新闻就能赚钱”的资讯App。据说,在该App中阅读新闻、分享资讯、推荐好友注册、每日签到等都可以获得金币,金币可以换取为奖励金并提现。这个赚钱模式看似十分合理,可实际上却有着层层“套路”。
“广告上声称的收益和实际十分不符,第一次注册奖励几千金币,注册后发现几千金币实际还不到1块钱。”张女士对记者说。根据该平台规定,阅读资讯、观看视频、分享新闻、签到等都可以换取金币。然而,按照兑换原则,用户至少要阅读四五百分钟的新闻资讯或者观看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才能赚取1元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赚这1块钱,很不值。而且这1块钱还不能马上提现,而是要累计攒够一定金额,才能提款。”张女士说,在累积奖励金的过程中,“赚钱”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任务难度和体量会成倍增长。面对着越来越繁琐的任务,张女士最终选择“卸载了之”。
除了做任务耗费精力赚钱之外,赚钱类APP还可以通过“拉人头”赚钱。记者发现,许多APP都设置了丰厚的推荐奖励,与看新闻赚钱相比,这种赚钱方式似乎轻松得多。比如某头条资讯,邀请一位用户可以得到9元,邀请越多赚得越多,最高可达15元/位。一款打车APP,老用户邀请新用户可以得到15元的打车券。而以走路能赚钱为噱头的一款APP,则将拉人头数量与用户等级、收益挂钩。
行业还需规范
赚钱APP之所以流行开来,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门槛极低的赚钱方式,勾起了人们试一试的愿望,契合了大多数人“闲着也是闲着、反正也没啥损失”的心理。而且一些赚钱APP确实不骗钱,但它利用使用者的时间、社交关系、手机内存,占据注意力,本质上来说,使用者不是在赚钱,而是沦为它们赚钱的工具。
破解赚钱App各种套路,避免被当作“韭菜”割,用户自己留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需要监管部门有所作为,从立法上规范这类APP。就目前而言,赚钱类App尚处于法律真空之下,游走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倘不及时立法规范,可能引发更多违法犯罪行为。业内人士表示,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合力整顿,同时建立规范和专业的监管体系,加强此类App的准入审查、用户信息管理和资金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虚假宣传、信息泄露,还是传销推广等套路,用户都要擦亮双眼,多个心眼,切莫贪图便宜,不要轻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记者于鸿)
反传防骗,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