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否认破产重组:目前确实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恒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恒大集团否认破产重组:目前确实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恒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素来有金九银十之说,然而,9月14日早间,中国恒大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对该集团持续出现的负面新闻报道,严重影响潜在购房者信心,预期9月销售持续大幅下降,导致销售回款持续恶化,进一步对现金流及流动性造成巨大压力。
公告又指,今年6至8月,中国恒大物业合约销售金额分别为人民币716.3亿元,人民币437.8亿元,人民币380.8亿元,呈下降趋势。
受此影响,今日恒大系股价普跌,恒大汽车大跌22.7%;中国恒大跌近10%,盘中跌破3港元大关,为2014年12月来新低;恒大物业跌8.3%,亦创新低。

恒大的公告,无疑让投资者对其债务状况更加没有信心。2021年上半年以来,恒大深陷债务危机,负面消息满天飞:诉讼事件、冻结资产、评级下降、欲出售汽车资产等。而这些负面消息滚雪球般的发酵,更加剧了恒大的债务危机。那么恒大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呢?去年恒大的负债总额高达1.95亿元,其中有息负债8000多亿元,虽然通过出售资产恒大已经偿还了部分债务,但目前恒大的有息负债总额仍然高达5700亿元。又是什么让恒大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当时代的方向改变时,未能闻风而动
首先来看恒大内部的原因,这些年来恒大从原本的老本行地产行业不断向外发展,从恒大足球队到恒大冰泉,再到现在已经几乎卖了出去的恒大汽车,中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这些年都没闲下来,不断进行多元化发展,可是这些项目都没有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相反增大了恒大的成本端,只吃资金不产效益。原本作为地产公司回款压力就大,加上没有选好项目多元化发展,导致企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所以钱基本上都砸在这些新项目上,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其次,恒大模式是过去10年标准的高负债、高周转模式。这种高杠杆模式,实际上普遍存在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一旦运转不当,就会面临债务危机爆发的风险。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恒大常年8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这种高杠杆模式带领其迅速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但是当时代方向改变的时候,恒大并没有闻风而动及时调转船头,为其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
而除了企业内部原因,时代方向的改变,或许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三道红线”的出台,给我国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改变。所谓“三道红线”,是指2020年8月住建部、央行召集房企开会时提出的三个监管要求——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根据踩线的条数,监管部门将房企分成“红、橙、黄、绿”四档管理,每降低一档,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上限增加5%,即使是处于绿档位置的房企,有息负债年增幅也不得超过15%。踩线数量越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降杠杆压力也越大。

在“三道红线”新规之下,房企难以通过举债扩大规模,也很难再拆东墙补西墙靠借债偿还债务,只能依赖销售回款。这意味着,恒大之前的高杠杆模式,走不通了。正如一位房企高管所说, “行业最佳窗口期已经过去,房地产公司依赖财务杠杆弯道超车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降负债效果并不乐观
恒大赖以生存的融资模式被斩断了,由此引爆了债务危机。去年开始,恒大开启“降负债”的战略,包括通过楼市打折促销迅速回笼资金,出售资产股权换取一定现金流。不过对于其巨额的负债而言,这些显然是“杯水车薪”。
而根据恒大今日的公告,为缓解流动性问题采取的其他措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包括出售本集团成员的权益尚未取得重大进展,集团正积极接触投资者,商讨出售恒大新能源汽车公司及恒大物业的部分股份;出售位于香港湾仔的办公大楼亦未按预期时间完成。

也就是说,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这些核心业务的部分股权,以及位于香港的总部大楼,并未成功出售。种种迹象显示,恒大目前仍无力解约自身的债务危机,因为它并非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多米诺骨牌式的全方位坍塌。
面对债务危机的不断加剧,市场上也传出了恒大破产重组的言论,不过,恒大集团昨晚发布声明称,有关言论完全失实。公司目前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公司坚决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全力以赴复工复产,保交楼,想尽一切办法恢复正常经营,全力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
就在几天前,许家印在恒大财富专题会上也承认,目前恒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他说,“恒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恒大还是原来那个恒大”。这一次,我们可以相信他的话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