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报》报道,3月29日,英国议会下院以344票反对、286票赞成的结果否决了英国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在这次投票表决之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保守党议员承诺,只要他们能够支持她的脱欧协议,她便辞职。特蕾莎·梅表示,她知道很多保守党议员不希望她继续领导接下来的脱欧协商,那么她也“不会挡路”。尽管特蕾莎·梅已经做出了辞职的让步,但是投票结果依然不理想,这也昭示着特蕾莎·梅已经失去了议会中的权威。
特蕾莎·梅
这是英国议会第三次否决脱欧协议。这一天原本是英国正式脱欧的日子,但是英国议会下院在3月27日投票表决,正式推迟了脱欧的日期。欧盟也同意英国推迟脱欧的申请,若英国议会下院在3月29日同意了脱欧协议,英国正式脱欧的日子就会是5月22日。可是,如今脱欧协议并没有被议会下院通过,英国最晚只能保留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到4月12日。
因此,英国必须在4月12日之前做出选择。一位欧盟官员表示:“4月12日对英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天。”特蕾莎·梅在议会上表示,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再制定及通过一份新的脱欧协议,但是议会也否决了无协议硬脱欧和不脱欧的选项,所以接下来议会必须推进脱欧的替代方案。
据BBC报道,在4月1日,英国议会将对各种脱欧方案进行投票,以确定脱欧的方向,而4月3日还可能举行另一轮的意向性投票。在4月10日,欧盟领导人将举行紧急峰会,以应对英国延期的请求,此外,欧盟也为英国无协议脱欧做准备,比如在无协议脱欧后,货运协议和金融市场关键部门的措施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以防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不过,这些措施都是暂时的。
在脱欧协议第三次被否决之后,BBC制作了一份脱欧流程图。
而据《卫报》报道,在4月1日,英国议会下院议长约翰·伯考
(John Bercow)
从八个动议里面挑出了四个,再次进行辩论和投票,
分别是关税同盟(此动议要求脱欧协议至少包括承诺“与欧盟建立享有永久全面的关税同盟”。在3月27日的投票中,此动议有271票反对、265票赞成)、共同市场2.0(此动议提议,英国要成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欧洲经济区的成员,这将允许英国在脱欧后继续参与欧盟单一市场和“全面的海关安排”,包括在未来欧盟贸易协议中,英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保证英国与爱尔兰边境的开放。在3月27日的投票中,此动议有283票反对,189票赞成)、确认公众投票(此动议提出,公众将投票确认英国议会通过的任何脱欧协议。在27日的投票中,此项动议有295票反对,268票赞成),还有议会至上(此动议寻求延长脱欧程序,若无法做到,英国将在无协议硬脱欧和“撤销第50条”之间做选择。在3月27日的投票中,此动议有293票反对,184票赞成)。据《卫报》的
最新消息,当地时间4月1日,这四个动议仍然没有被英国议会下院通过。特蕾莎·梅将在4月2日讨论下一步该做什么,她与她所属的保守党政府已经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
脱欧昭示着英国大国地位的终结?
在《华盛顿邮报》上一篇名为“脱欧昭示着英国大国地位的终结”的文章里,《时代杂志》主编、《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利亚指出,英国脱欧将标志着其大国地位的终结。
法里德·扎卡利亚认为,民主制度的优点是,糟糕的政策能够被纠正,因为选举出新的政府之后,过去的错误政策会被撤销,但是英国脱欧是一个例外。一直以谨慎和守时出名的英国,突然变得像香蕉共和国一样,做出许多鲁莽的决定,甚至还想改变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脱欧最后期限。
英国离开欧盟对整个西方世界来说是一个坏消息。马丁·桑布
(Martin Sandbu)
在《政治季刊》
(Political Quarterly)
写道,英国脱欧一直是个“不断制造问题的解决方案”。
法里德·扎卡利亚批评了英国保守党政府,他认为,保守党也许会称自己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党,因为他们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执政,还产生了丘吉尔、撒切尔这样的著名政治家。但在冷战后,西方的左翼政党开始放弃社会主义思想,转向所谓的“中间派“,右翼势力就会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危机。他们需要找到以前麦卡锡主义和自由带来的那种明确性和目标。
于是,在美国,共和党人开始重视社会和文化问题,比如堕胎、同性恋权利和移民问题。在英国,保守党发现自己成为了和前首相布莱尔以及卡梅伦这样的软弱中间派。因此,保守党在欧洲问题上变得激进。少数保守党内的欧洲怀疑论者,在卡梅伦执政时期迫使英国走上了脱欧之路。
法里德·扎卡利亚认为,脱欧意味着英国将走上一条发展放缓的道路,因为英国的高价值制造业和服务业都依赖与欧洲深度融合的市场。而且,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可能会渐渐疏远英国,以保持和欧洲的紧密相连。到那时,英国无法融入北美、欧洲和中国这三个21世纪最大的经济集团,伦敦将成为西方的迪拜:“一个资金飞速流动,却没有什么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地方。”
此外,英国脱欧也让欧洲损失惨重。英国在自由市场上,一直在欧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也是欧洲仅有的维持着强大军队的国家。而新兴国家的崛起,挑战着现有国际秩序。而当下的国际秩序是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英国和美国这两个盎格鲁超级大国建立起来的。而英国脱欧标志着其大国地位的终结,也许标志着西方世界作为一种政治和战略实体即将开始解体。
脱欧后英国或可以走瑞士或挪威的道路?
据《经济学人》一篇名为“挪威和瑞士:在欧盟外的两条道路”的文章,瑞士和挪威作为非欧盟国家的典范,或许可以为英国未来的道路提供参考。而英国的脱欧派人士也经常将挪威和瑞士视为典范。然而,这两个国家,虽然表面上相似,比如他们都很富裕、民主政体稳定,但是在立法上和对待欧盟的态度上有明显的不同。欧盟更加担心脱欧后的英国更倾向于瑞士模式而不是挪威模式。
瑞士和挪威都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的成员,他们也都是申根区的国家。他们都没有加入关税同盟,而且拒绝加入欧盟,主要是为了保护他们的独立和主权。挪威人对于他们的处境更满意一些,虽然有些挪威人也抱怨欧盟强迫挪威放开邮政和电力行业的管控,也反对在申根区内无限制地接纳移民。但是,瑞士与欧盟的关系就很尴尬。每当欧盟想让瑞士遵守一项新法令时,瑞士就可能出现一个阻止该法令的公投。比如,为了应对恐怖主义,欧盟出台法令要求申根区国家收紧关于持枪用枪的政策,但是瑞士最大的政党——人民党就可能会阻止这一项法令。此外,他们始终对申根区内部迁徙自由的规则颇有不满,这使得瑞士和欧盟一直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
当然这也跟瑞士长期保持中立的传统有关。瑞士在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而且从未争取过安理会席位。相比之下,挪威虽然拒绝加入欧盟,但是在外交事务上更积极,也是活跃的北约成员国。尽管许多联合国机构设在日内瓦,瑞士在争端出现的时候总是不偏袒任何一方,除非他们自己的主权受到威胁。如今,英国的脱欧派人士也很少会提“瑞士选项”了。
美国没法幸灾乐祸,
英国脱欧也将影响美国的经济
在The Hill上一篇名为“别为英国脱欧僵局幸灾乐祸”的文章里写道,英国脱欧的灾难可能显得十分有趣,很多美国人也认为这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但是实际上,英国脱欧也是美国人身边的事,因为英美贸易联系十分紧密,这样的大变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另一方。
其中,纽约州、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是对英国出口支持就业最多的地方,三个州有超过10万个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此外,犹他州第二区占有色金属精炼行业对英国出口的40%,该区超过3500个工作岗位很容易受到英国脱欧的冲击。英国脱欧还会影响到俄亥俄州第一区飞机部件制造业的900个就业岗位。除了制造业,金融等服务业有4.2万多个工作岗位和电影产业有1.4万个工作岗位都与英国有联系。
而且,美国人不知道的数据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因为英国作为欧盟海关系统的一部分,出口的商品和服务来回转移,让人难以确定美国产品的终端使用者在哪里,这个叫商品的“鹿特丹效应”,没有人知道这些因素将会多大程度上影响英国贸易。就像英国政府的一条博客所说:“鹿特丹效应对英国与欧盟和非欧盟国家贸易的影响不可能被确切估计。”英国占欧盟GDP 的15.2%。英国脱欧对欧洲的影响大致类似于加州和内华达州(或者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和印第安纳州)脱离了美国的海关和监管体系。
历史学家是如何理解英国脱欧
和当下的政治动荡?
据《卫报》报道,加拿大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Margaret MacMillan)
认为,目前英国的危机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它反映了英国对未来走向的深刻分歧,也显示了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之间的不平等。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前国务卿迪安·艾奇逊
(Dean Acheson)
表示,英国已经失去了一个帝国,但尚未找到自己的角色。在一段时间里,英国可能成为欧洲和大西洋世界的支点。英国成为欧洲的一部分,也与美国有着特殊关系,就像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所说的那样,英国像希腊人看罗马人一样看待美国人。但是,今天英国的定位是什么?这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警告道,我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质疑民粹主义的主张、阴谋论或简单的答案。因为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时代快速的变化摧毁了人们的日常生计,留下普遍的不安和怨恨感,这时很多煽动家就会起来,让大家简单地区分“我们”和“他们”。民粹主义用简单的对立逻辑利用了这种愤怒,这是我们要小心的地方。
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迪尔梅德·麦卡洛克
(Diarmaid MacCulloch)
则从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讨论开始。他认为,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的分道扬镳导致了新教徒在英国的改革,但是我们不要感谢亨利八世,因为他不是新教徒。英国的新教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整体上的一部分,新教徒拒绝打破英格兰与欧洲更广泛的联系,他们的目标是整个欧洲大陆的团结,而不是分裂和混乱。他认为,英国的孤立主义和狭隘视野只会令这些新教徒感到困惑和悲伤。
支持脱欧的游行群众。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马娅·亚桑诺夫
(Maya Jasanoff)
认为,英国脱欧派人士喜欢将自己描绘成美国的革命者,主张从欧盟的“帝国”中独立出来。美国独立与英国脱欧的确有相似之处,但不是脱欧派人士认为的那样。
支持脱欧的人能从美国独立战争中学到很多东西:独立是一回事,但是完全成功独立很难。其实,在美国刚独立时,美国仍然严重依赖与英国的贸易。民粹主义者试图唤起英国过去的辉煌帝国的魂魄,但这只会是一种妄想和误导。而留欧派人士也能从美国独立中学到东西:每个版本的民族主义都取决于其排斥的形式。美国是由一群奴隶主建立的,在西进运动时他们也使得土著居民遭受了悲惨的命运,这些历史都值得我们去吸取教训。
爱尔兰历史学家Diarmaid Ferrite认为,英国要吸取爱尔兰内战的教训。在1918年12月的大选中,新芬党赢得了分配给爱尔兰的105个议会席位中的73个议会席位。他们承诺爱尔兰独立,并在都柏林建立了自己的议会。而爱尔兰共和军则开始了一场追求独立的暴力运动。阿尔斯特联合主义者
(Ulster Unionists)
坚决反对爱尔兰独立,这也导致了北爱尔兰与爱尔兰的分裂和纷争。爱尔兰独立战争的伤痕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恢复。而在英国脱欧中,爱尔兰边界问题被严重忽视,这或许会导致未来的英爱关系出现新的问题。
牛津大学研究助理马里尤姆·穆哈茂德
(Maryyum Mehmood)
则抨击道,如今已经距离魏玛共和国快一个世纪了,但是少数群体依然是民粹主义者的攻击目标。如今的穆斯林就像是一个世纪前的犹太人。在媒体上,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于对穆斯林的诽谤。就如1929年的大萧条一样,如今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少数群体成了替罪羊。而他研究的题目就是要揭开这些负面刻板印象的神秘面纱,他相信这是消解仇恨言论的最佳方法。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则从电影中分析现实。在2016年全民脱欧公投后不久,《敦刻尔克》随之热映,并成为了热门话题,这并非巧合。因为这是一个让脱欧派人士产生共鸣的故事。后来,《至暗时刻》也在英国热映,此片讲述了丘吉尔如何让这个国家团结起来,独自对抗来自德国的威胁。这些都是英国脱欧的隐喻。事实上,历史是非常不一样的。丘吉尔实际上想恢复欧洲,在战后他也是欧洲团结的伟大拥护者。而“敦刻尔克大撤退”本身就不是一个伟大英雄的故事,它就是一个巨大失败的故事,这也是英国自己造成的。理查德·奥弗里认为,所谓的“敦刻尔克精神”,只是毫无意义的修辞。在那个年代,孤立没有任何好处,英国也没有找到迅速击败轴心国的手段。
历史学家戴维·凯纳斯顿
(David Kynaston)
则从战后英国的历史出发进行分析。在战后的英国,阶级结构通常是比较固定的,工作通常是终身的,大多数人活动在相对狭窄的地理区域,信任程度很高,党派忠诚度也很高。尽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并不好过,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为1975年的脱欧公投失败播下了种子。在经历了撒切尔主义主导的年代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去工业化、不稳定的工作、增多的移民、增多的犯罪,一种仇外的民族主义开始流行,这也是这次脱欧公投能够成功的原因。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扬-沃纳·穆勒
(Jan-Werner Mueller)
则从媒介的角度分析了民粹主义的盛行。他认为,每一次媒介革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流行,与民粹主义的流行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历史学家都同意报纸在民主化上发挥的作用:激烈的媒体竞争暴露了许多政治腐败,从而推动了进步的改革,大众媒体也有助于创造大众审慎的共识。广播和电视进一步发挥了这种民主的功能。
但是,今天的社交媒体极大助长了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者声称他们才是人民的唯一真正代表,因为其他政客都腐败了,他们总是不信任任何的“中间人”,而互联网恰好取消了“中间人”,这是一种“直接代表”的形式。有着“中间人”的政治体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因为人们必须面对持不同的观点的代表进行碰撞。而民粹主义者是反多元主义者,他们声称代表人民,不支持他们的公民便不是“英国人”。社交媒体使得人们可以拒绝倾听其他人发出的声音,这使得民粹主义者的政治生活变得更加容易。
(资料来源于《卫报》、《The Hill》、《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BBC,网址如下: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9/mar/30/paths-past-historians-make-sense-brexit-world-today,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19/apr/01/brexit-deadlock-continues-as-mps-fail-to-find-compromise,https://thehill.com/opinion/finance/436080-your-brexit-schadenfreude-is-ill-advised,https://www.economist.com/europe/2019/03/16/norway-and-switzerland-two-approaches-to-life-outside-the-eu,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global-opinions/brexit-will-mark-the-end-of-britains-role-as-a-great-power/2019/03/14/5df139fa-468c-11e9-8aab-95b8d80a1e4f_story.html?utm_term=.aa8585cff037,https://www.bbc.com/news/uk-politics-47756122)
作者
:徐悦东
编辑
:覃旦思;校对:翟永军
英国脱欧是什么意思理解一下(英国脱欧的原因是什么)
编辑:众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