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松是什么人(温如松怎么了)

如何评价明朝名将李如松?

李如松是明代著名军事将领,立下了不少战功,在万历年间的平壤之战中显示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帮助明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李如松出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父亲是辽东名将李成梁,李如松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军事,并参与了重要战役。万历三年(1575年)李如松承父荫被授予都指挥同知,万历五年(1577年)蒙古进犯,李如松参与了对蒙古的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同年因功受到朝廷的封赏。此后李如松开启了晋升之路,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出任山西总兵,与其父李成梁皆为总兵,得到皇帝的赏识,据守重镇。万历十二年(1592年)万历皇帝亲自对其进行嘉奖,李如松因功被授予左都督一职。

温如松是什么人(温如松怎么了)

李如松

就在李如松因功封赏的这一年,日本在朝鲜挑起了战争,明廷应朝鲜请求派出了援朝军队,李如松被任命为主将。万历十二年(1592年)12月底他被派往朝鲜,万历十三年(1593年)9月从朝鲜撤离,先后参加了平壤和碧蹄之战。面对丰臣秀吉派出的二十万军队,明神宗一方面派兵前往平壤,另一方面拨银二十万两用于辽镇,同时发二万两白银犒赏朝鲜军队。最初李如松被没有被派往朝鲜,但当明军在平壤首战惨败后,明神宗紧急任命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领四万余人东征。李如松进入朝鲜后,指挥明军和朝鲜军队对平壤进行合围,并亲自率兵到城下战斗,为了让将士奋勇杀敌,李如松制定了极为严厉的军规,曾“手斩怯退者一人巡示阵前。”

李如松

在李如松的指挥下,明军取得了平壤战役的胜利,日军被迫退守龙山,李如松乘胜追击,不仅收复了开城,而且让日军一路退守,至王京时,李如松因过于轻敌而遭到了日军的埋伏,明军损失惨重,最后以伤亡几百人为代价冲出了重围,李如松身受重伤,但此次明军仍给予日军重大打击。万历十三年(1593年)四月,黄海、平海等地相继被收复,日本向明朝提出议和,至此明军取得了胜利,李如松也因此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不过议和只是丰臣秀吉的缓兵之计,万历十七年(1597年)日本又向朝鲜发动了第二次入侵,直到第二年中、朝军队才将其彻底驱逐出朝鲜,取得了最终胜利。

李如松在朝鲜指挥明军与日军作战

从朝鲜回来后,李如松其后又被授为辽东总兵,最后在与蒙古的交战中因中埋伏而死,朝廷追赠其为少保、宁远伯,朝鲜感念李如松在平壤战役中的功劳,为他与兵部尚书石星共建武烈祠,长期祭奠。

参考文献:

宗惠玉:《李如松与援朝御倭战争》,《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李新成:《明代辽东名将李如松》,《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3卷第1期。

孙卫国:《李如松之东征及其后裔流寓朝鲜考》,《人文杂志》2014年第1期。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李如松被蒙古鞑靼围攻战死时,难道忘了当年碧蹄馆之事吗?

明末最聪明的军阀,肯定是李成梁了。他在镇守辽东期间,制衡女真,培养子嗣。所以当他下台以后,本应该是成为众矢之的的他,却没有遭到万历皇帝清算,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李成梁的儿子们个个都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没有李成梁就没有努尔哈赤和后来的满清帝国,李成梁在扶持努尔哈赤的同时,也在不断培养自己的孩子。

他一辈子有9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桢,四子李如樟,五子李如梅,六子李如梓,七子李如梧,八子李如桂,九子李如楠。

前五个儿子,全部都是手握重兵的总兵级别的将领。这些儿子当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长子李如松,因为他最勇猛,也是最可惜的一个。

(一)将门有将 得无愧乎?

大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九边辽东镇总兵董一元历任,总兵官职务空缺,对于如此重镇,廷议再三推举人选,可是另的大臣不解的是,当朝天子万历却迟迟不做决定。

不久后,中旨竟然直接下达,原来万历皇帝对于辽东总兵官这一职务早已经心有所属,就是刚刚从朝鲜战场得胜回国的大明将星李如松。

对于万历如此人事安排,朝廷言官交相劝阻,可是万历一一回拒,就一如从前保护李如松那样,就此,李如松走马上任辽东总兵官,并且,李如松得知万历对自己的信任,更加是:

“感帝知,气益奋”。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一心报国的李如松,恰恰在这一次任上,马革裹尸,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四月,鞑靼部土蛮进犯辽东,李如松决定趁机率军三千,远出边塞,捣毁土蛮部老巢,可是,却最终因军中叛徒出卖,走漏消息,导致大明三千铁骑并李如松在浑河一带被鞑靼土蛮部三万余人包围,最终,李如松力战而亡,壮烈殉国!

事件得闻天子,万历悲痛异常,因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如松这一次竟然又真身犯险,因为早在五年前,李如松便是经历过一次这样的惊心动魄。

(二)血战碧蹄馆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正月二十四日,李如松刚刚在平壤重创日军精锐小西行长部,取得大胜,当天,大明副总兵查大受三千骑兵作为侦查部队,在汉城郊区与日军诱敌部队加藤光泰部遭遇,明军奋勇冲击,大败加藤光泰,斩首颇多,随即展开了对日军的追击。

此时,得知消息后,本就打算伏击明军的日军总部,立刻调兵遣将,随即,日军第六军团主力,并第三第九军团一部,共计约三万六千人,在日军第六军团小早川景隆的带领下,日军先后赶到战场。

转瞬之间,查大受所部三千大明铁骑被日军合围,可是明军将士毫不退缩,利用机动性与强大的战斗力,并火力压制,硬生生的与日军三万六千人血战一昼夜而不落下风,但是明军伤亡也在逐渐增多。

二十五日,李如松与自己的副将杨元,各自率军一千前后加入战场与日军血战,战斗惨烈到李如松都是被日军猛将十时连久近身攻击,但最终,在明军的奋力冲杀下,日军各部出现败退现象,最终仓皇撤退回到汉城。

此战,明朝官方战损数据为,明军阵亡二百六十四人,斩获日军首级一百六十七人,但实际上来说,此次遭遇战,不管是规模还是战损,亦或是影响,都要超过这个数字。

据现在保守估计,此战,明军伤亡至少千余人,日军伤亡则至少三千人以上,这是有所根据的,因为此战过后,日军第三第九军团战斗补充人员高达6286人,碧蹄馆血战中,日军猛将小野成幸、十时连久、池边永晟、安东幸贞、小川成重、安东常久等全部阵亡,这样一来,碧蹄馆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碧蹄馆遭遇战,足以给李如松的冒进上了一课,可是,为什么有着这样的经验教训,李如松还是要远出捣巢呢?

首先、这是当时辽东边将盛行的战法。

从董一元到杨镐,再到李如梅等人,辽东边将在面对各部落进犯的时候,或是打击各部落的时候,大多采取趁机偷袭各部老巢,也就是釜底抽薪这一战术,可谓颇有战果,对于一向敢于军事冒险的李如松来说,这样的战法,他一定会采取。

其次、远出捣巢,符合当时的实际军事环境。

当时,土蛮部按理来说,后方一定空虚,李如松率领三千铁骑前往偷袭敌巢,逼迫土蛮部不得不挥师救援,从而解除辽东的边境危机,是有着相当的作用的,所以这样的部署恰恰是主动出击,或者说在战场上争夺主动权,因此,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种打法,无可厚非。

其三、叛徒出卖,泄露军机

按照李如松的战前规划,本该万无一失,更加之碧蹄馆之战的经验教训,李如松此次出击,一定会相当慎重,可是,他为什么还是会落入埋伏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叛徒出卖,导致军机泄露,他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了敌人的手里。万历年间著名的火器专家赵士祯的《神器谱》收录过一篇叫《恭进合机铳疏》的奏折,其中对于塞外降卒的不信任溢于言表,为了让皇帝信服自己,更是有着这样的一段记录,是为:

“臣见辽左降虏李平胡者,以朝廷高官厚禄,以宁远两世抚育之恩,毕竟阴泄主帅出塞之期,使李如松身膏草野,暴骨塞外,中国有坠将覆军之辱,伊谁致之?”

这也就是说,李如松的马革裹尸,实际上是因为他的手下一个叫做李平胡的人的出卖,才最终导致了李如松的战殁,这种说法,也很是合乎情理,受到了后世的认可。

因此,据上可知,万历二十六年的这次远出捣巢,本来是可以成功的,李如松之所以战败并且打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更多的原因,来自于叛徒的出卖,希望这个答案可以帮到您,谢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