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华(伤痕文学之父是谁)

卢新华(伤痕文学之父是谁)

伤痕文学之父?

因为有了卢新华,中国文学史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伤痕文学。也有人称他为“伤痕文学之父”。
这是一段历史,把他称为“伤痕文学之父”也好,“伤痕文学鼻祖”也好,“伤痕文学”这个词本身和他的《伤痕》这本小说命名有关系,但他觉得伤痕文学不是他一个人开创的,像刘心武、王余九都写过伤痕文学作品。可以说,伤痕文学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卢新华(1954年生),男,江苏如皋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美籍华裔著名作家,中国文坛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客座教授。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学毕业后赴农村插队务农,1972年应征入伍,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文汇报》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因发表《伤痕》而一举成名,“伤痕”一词之后成为追溯文革记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伤痕文学”也成为此后一个时期中国文坛的主流。
伤痕文学之父:卢新华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的《文汇报》发表了一篇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习作,短篇小说《伤痕》。小说一经发表震动了全国,引起了无数中国人的共鸣。短篇小说的作者卢新华用他细腻的笔触勾画了以王晓华为代表的“知识青年”的形象,王晓华的经历是当时千千万万“中国知识青年”的集体记忆,有人曾经夸张地说,在当时的中国看过《伤痕》的人,所流出的泪水可以汇成一条河。而卢新华也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如何看待卢新华的《伤痕》?

历史进程是漫长曲折的,站在现在的角度看过去,总有不少遗憾或者说是错了,但当时的国际国内的矛盾决定了当时的路线政策,是没有错的。有人借文学作品全盘否定老一辈革命家,否定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自觉或不自觉成为美国西方的代言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心可殊!

伤痕,可更名为,牛鬼蛇神申冤记。

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不好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奋斗的过程不能割裂,既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也不能用后四十年的成就否定前三十年的探索。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三十年的奋斗,打下了腾飞的基础。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在探索过程中,有过失误,但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他们的初心,也是毕生奋斗的目标,不容诋毁!

有些人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个人或极少数人的私怨情仇,无视的是人民大众的呼声和愿望。这样的作品不是人民所需要的。

没有经历过的无法体验,会诧异,会批判,甚至愤怒。但那是历史事实,并没有歪曲,也没有夸张。对文革的定义,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得非常明确。

伤痕文学之父是谁?

伤痕文学之父是卢新华。
卢新华(1954~),男,江苏如皋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美籍华裔著名作家,中国文坛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客座教授。
1978年,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因发表《伤痕》而一举成名,“伤痕”一词之后成为追溯文革记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大学毕业后不久卢新华就下海经商,随后赴美,事业上几起几落,曾在纽约的赌场以发牌为生。

伤痕文学之父是谁?“伤痕文学之父”是卢新华。“伤痕文学”的名称,源自卢新华刊登于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卢新华:我其实不愿过多地再提《伤痕》,但是我也无法回避这个事情。这是一段历史了,把我称为“伤痕文学之父”也好,“伤痕文学鼻祖”也好,“伤痕文学”这个词本身和我的这本小说命名有关系,但我觉得伤痕文学不是我一个人开创的,像刘心武、王余九都写过伤痕文学作品。可以说,伤痕文学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就这本书而言,《伤痕》是众缘成就的,各种因缘聚合而成。这本书的形成,它需要有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当下的那个大环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伤痕》不能说是卢新华写的,也不能说有了卢新华才有了伤痕文学。只是最后这本书以我的名字出现了,作为我个人,写的时候只是一种对当下情境的记录,心里想到是:它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写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