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精神是什么(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

黄河精神的真实意义?

1.黄河精神主要是指“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紧贴时事,以“弘扬黄河精神”为题,要求考生作答。

黄河精神是什么(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

中文名

黄河精神

含义

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

类别

精神力量

应用

弘扬黄河精神

精神内容

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因黄河,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的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我们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约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黄河浩荡贯长虹,浪泻涛奔气势雄;石障山屏难阻挡,千回百转总流东”。黄河之水一路汹涌奔腾,锐不可挡。通过九省、自治区,注入渤海。

当前,人们把“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10字作为黄河精神,凝结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团结

“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有了坚强团结的集体,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务实

“务实”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作决策,办事情,不能超越实际、脱离实际,不能劳民伤财,不能图个人名利。务实就是要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作风浮漂、沽名钓誉、不切实际的不良作风。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必须注重实际,力戒虚名;注重实践,力戒浮漂;注重实干,力戒空谈;注重实效,力戒形式。

开拓

“开拓”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拓创新,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

拼搏

“拼搏”是一种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拼劲,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积极性和潜力,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创造。

奉献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精神弘扬

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意在推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一条丰厚多样的河流,她为民族带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特别是人民治黄以来,彻底扭转了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悲剧,取得了岁岁安澜的伟大胜利。

但黄河是世界上一条独特的河流,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下游河道形态??地上悬河,治理难度大。黄河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治理好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水利部部长汪恕诚针对黄河治理提出了“四个不”的目标,黄委会党组根据水利部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提出了建设好“三条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这就给各级领导乃至每一个治黄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要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笔者认为培育黄河精神要与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三条黄河、实现水文三个服务、科技治黄结合起来。

2020国考申论备考:牢记写作“四忌”?

【真题示例】

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2011年副省]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材料原文】

……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

……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讲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洄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

【分析】

材料中所指的黄河精神: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众多考生考卷中的黄河精神: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

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黄河精神。材料中提到我国几十年来以堵治黄的手段,造成黄河河床不断淤高,以及王景治黄疏堵结合,带来黄河安澜800年的美景。两者对比,结合材料上下文,此处的“黄河精神”绝非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而是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如果考生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为黄河精神,需定是脱离材料、文不对题。

第二忌:抄袭材料

不论是逐个击破各题型阶段,还是做模拟试卷综合训练阶段,申发论述题浇熄了很多考生备战申论的热情之火。当你坐在桌前冥思苦想三小时,仍然无法提笔写下一字时;当你在文章写到一半,竟然词穷时。自然而然,会选择从庞大的材料中截取内容。申论材料内容丰富,近几年尤其以案例居多,因此,善于走捷径的考生会从材料中大段大段地摘抄案例、观点,殊不知此时你已犯国考申论文章写作的大忌,申论文章是禁止大篇幅抄袭材料的。因此,申论文章写作,要巧妙利用材料,而非纯粹大段抄袭。

【真题示例】

“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2013年副省]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材料原文】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人类是有记忆的,并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怀旧”手段,来抚慰心灵和抒发情性。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要把握现在、走向未来,需须先理解过去。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分析】

A考生作文(节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范文(节选):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有形的浩如烟渺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无形的、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她们是传承中的载体,更是发展的依托,她们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面对这些自然和文化的杰作,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更加深沉、博大。

通过对比发现,A考生作文中的某段内容均截取自材料原文,缺少自己的思想与语言,并会因此导致失分。

第三忌:无限拔高

作为备战公考的考生,理解并掌握我党的重要理论是一项基本素养。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中国梦,我们党总能站在时代的潮头,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进而在理论上创新,从而与时俱进地进行实践创新。然而,如果在申论写作中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缺少需要的联系,一味在理论上拔高,让文章内容与理论两张皮,教条而乏味,也会影响文章得分。

【真题示例】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2012年市地]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分析】

B考生作文(节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并不是叫人杞人忧天,什么事都担忧,而是要求每个人在生产生活中更加谨慎。树立忧患意识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任务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范文(节选):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

通过对比发现,B考生的文章对树立忧患意识的作用是生搬硬套、无限拔高。

第四忌:文体不符

近年来,国考申论在材料组织、题目命制上,有时会富有比较浓厚的人文气息。如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文章、结合对“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的思考写文章等,因此,在国考考场上出现了无数抒情散文诗。但是,细数历年国考申论真题,尽管申发论述题目没有明确限定文体,然而根据题目“要求”,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等,可判定为议论文体。因此,写一篇完整的议论文,无疑是考生最好的选择。

【真题示例】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2011年市地]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分析】

C考生作文(节选):在这座城市里,你没有别人崇拜的目光,没有被人称赞的成绩,终日忙碌不知为谁谱写着传奇。站在城市的天桥上,回忆着模糊的家乡情景,恍惚间意识到,这是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

范文(节选):城市之间的文化断裂,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使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大批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的“摇摆人”。这些城乡“摇摆人”,他们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属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么遥远,造成了他们只能游离于城乡的边缘,成了真正的“文化无根人”。

C考生的文章虽然生动、有感情色彩,然而却是抒情散文,不符合申论文章的文种要求。

吸取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申发论述题不论在答题难度,还是分值比例上均是国考的“重磅”题型。只有勤于动笔,多写、多练,跳出文章写作的种种误区,经过千锤百炼,方能在考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