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历史上还有类似名句吗?
这类词,西汉后至近代史中,可谓是层出不穷,只是语句和言词的表答方式各异不同,大体意义相同。
作为中国历史上可能是最有名气的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已经成了无数热血网文振奋人心的噱头。相比之下,最有气势的一句话,就莫过于万历皇帝的《平倭诏》里面的那句话了: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跳梁者,虽强必戮!
时值万历三大征第二战——壬辰倭乱的结束,日本方面在十一万明朝大军的压迫下被迫后撤,再加上丰臣秀吉的死,导致日军最终离开朝鲜半岛,为期六年的抗倭援朝战争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
战争结束后,六十七名日本战俘被明军带进了京城,送到了皇帝面前斩首示众。久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也罕见地露面,出席了盛大的献俘仪式,亲自观看了斩首日寇的仪式,并颁布了这份宣布战争结束的诏书。
我们伟大的国家仁恩浩荡!对我大明恭顺的,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援助;敢悖逆我大明意志的跳梁小丑,再猖狂也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