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老!45岁职场“老人”引发的焦虑共鸣:求职艰难。一、喜新厌旧
包括IT行业,很多职场都是“年轻崇拜”的。所谓“淘汰中年人”“35岁事业危机”云云,几乎已是尽人皆知的某种职场生态。而被焦虑裹挟的,不只是中年人,也有很多年轻人。年轻人付出巨大的教育成本,涌向某个被认为有前景的行业,到头来却发现,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敌不过生理性因素——衰老。这自然会让人心生焦虑,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求职选择甚至产业发展。最近,一位45岁的程序员网民在中国政府网留言,“我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各种技术体系……而我辞职回家半年后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这则普通的留言,却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也并非第一次,前段时间还有48岁外企高管给市长信箱写信求助。人们却对个体的悲欢抱有强烈的共情,恐怕是因为类似个例戳中了普遍性的职场焦虑。人人都会变老,人人想要一个稳定可期的未来。二、中年人
日前有机构发布了一份《2021中国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在受访的这些211或985高校毕业生中,有79%将“最愿意工作的企业”首选投给了国有企业。选择国企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不过是稳定、有保障的职场预期。“中年人”的问题应该重视起来。很多新兴行业,可能一直以来只习惯吸纳年轻人,还没有就如何安顿中老年员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人口形势看,中年求职者占比增高是未来的大概率事件。中年人也是家庭的支柱,中年人的生活状态,关系到社会稳定、国民幸福指数等等宏大议题。中年人的失业,往往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困顿,从这个角度看,中年人的职场困境不是一个小事,对相关部门来说,也应当有所认识和行动。35岁的确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最大的转折点,各大求职网站的招聘信息也能印证这一点,不少岗位的年龄限制是35岁甚至30岁以下。有数据,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从27岁到33岁不等,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含30岁)的公司占大多数。阿里巴巴属于“中年”的代表,员工平均年龄31岁;腾讯最年轻,员工平均29岁。客观情况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岁至34岁,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5小时左右,35岁之后开始下降,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这也是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候设置35岁为门槛的重要原因。主观因素分析,大多数人35岁后,面临着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的情况,在有限的精力下,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大多数企业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成本更高,不仅是精力不如年轻人,思维的固化也会影响企业尤其是一些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企业的招聘需求。前不久,有网友建议放宽公务员报考35岁年龄限制,浙江省公务员局则回应,“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希望社会可以尽快形成共识,共同破解这种职场焦虑,让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用,让中年职场人获得稳稳的安全感。
三、35岁之后怎么办?近日劲爆消息成了网络焦点:中金公司平均年薪115万,月薪近10万!高薪诱惑。每年高考,清北复交以及财经院校的金融类专业,都被很多家长和年轻人挤破头。想学金融不奇怪。有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薪副涨幅前五行业平均薪酬,金融、投资、证券11017 ;互联网、电子商务10641;通信、电信、网络设备10037;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9793,专业服务9516。中金公司年报的员工结构显示,9372名员工中,150人为博士或以上,4428人为硕士。也就是说,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比已经高达48.85%。但似乎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身边总有朋友讨论:“我们公司那个某某某,才三十多岁,居然去卖保险了!”,“某某总,去开餐馆了”和日本类似,中国社会老龄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四、不可阻挡的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到2050年时将接近5亿。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从老龄化数据来看,一些富裕省市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的老龄化程度较高。2019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71.3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为17.2%。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367.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3%。北京市老龄协会预测,2020-2025,北京市老年人口预计合计增长约10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4.5%,明显超过“十三五”时期。2024年跨上500万“门槛”,到期末2025年时达到近520万人。其中,根据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2020年5月发布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据上海市政协的预测,到2030年,上海户籍人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户籍总人口的40%,到2040至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