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文 / 管慕飞
北京首个“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试点落地崇文门,腾讯创业小组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和东城区两地进行了体验性测试。
共享单车虽然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却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乱停车占据道路:
还有数量过多,甚至占领了公交车站:
共享单车想要继续发展,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
7月18日,北京东城区首个“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试点落地崇文门。
那些被人行道上四仰八叉的共享单车逼得侧身挪步的人,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
从今年4月起,各共享单车企业、各地政府都纷纷开始宣传测试中的电子围栏技术,然而电子围栏究竟是什么,电子围栏能否解决乱停车问题,还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为此,腾讯创业小组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和东城区两地进行了体验性测试。本文将为你揭开:
1.电子围栏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乱停车现象有好转吗?
3.电子围栏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以下就是我们的详细测评:
电子围栏究竟做到什么程度了?
目前,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已经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的“公共电子围栏”,另一种是有共享单车企业自行设置的独立电子围栏,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两种电子围栏也有重合的可能,例如崇文门地铁站C口附近的一处“公共电子围栏”,同时也是ofo的电子围栏。
而为了使电子围栏真正起到约束作用,摩拜、ofo、小鸣等共享单车企业也纷纷制定出针对停车行为的奖惩措施,以下是根据公开报道整理的各品牌共享单车停放规则:
查询公开资料可知,两种电子围栏设置的目的都在于限制停车位置,共享单车通过一定的定位技术识别用户是否将车停放在指定区域内,从而对用户进行奖励过惩罚。区别在于,公共电子围栏未来可以识别多个品牌的共享单车,而企业自己设置的电子围栏只能识别自身旗下品牌的共享单车。
不过,这些功能在实际场景中真的实现了吗?共享单车对用户停车地点的规范,究竟做到什么程度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分别在可以查询到的试点区附近,对摩拜和ofo进行了停车测试。
公共电子围栏:位置隐蔽,感应装置被撬走
在朝阳区幸福村中路上,我们看到了此前报道中出现过的公共电子围栏试点,停车区域用白线框出,地面写有“Beijing”字样。
遗憾的是,这块仅有十几平米的停车区连一辆车也没有。而地面上一块用于识别共享单车的的感应装置也被人撬走,不知去向。我们注意到,这可能与电子围栏本身位置隐蔽有关。这是一条夹在两片住宅区之间的小街,尽管街头街尾都有共享单车,但在街道中段很少看见。
被撬走的感应装置(左)及完好的感应装置(右)
随后我们分别骑来了一辆摩拜和一辆ofo,测试结果却令人失望。电子围栏并不能准确识别共享单车,无论我们停在围栏内还是围栏外,都没有收到任何提示,信用分与扣款情况也均正常。
这样看来公共电子围栏在最初测试完成后并没有进行维护,也没有在朝阳区大面积铺开。而在朝阳区的其他地方,我们也只看到了用白线或黄线框出的推荐停放区域,这些停车点的地面上并没有感应装置。
独立电子围栏:仅有部分单车有违规提示
在测试独立电子围栏前,我们首先在摩拜和ofo的App上搜索了北京地区的电子围栏,最后仅在ofo上找到了有显著标识的停放地点,我们于是选择了ofo在东城区崇文门地铁站附近的一处停车点,前往测试。
崇文门附近停车点
在崇文门地铁站附近,我们同样找到了用白线划出停车点,不过与公共电子围栏不同,这一处的地面文字写着“非机动车停放区”。扫码开锁后,我们重复了之前的操作,结果发现,无论是否停放在指定区域内,App、短信均没有任何提醒,信用分也只是按照正常完成骑行加了1分。
为此,腾讯创业向附近的一名ofo运营人员问询,对方表示,ofo电子围栏正处于测试阶段,因此只有部分车辆会有短信提醒及信用分变动。随后,我们又测试了2辆ofo,结果均未收到提醒。
另外,摩拜的电子围栏虽然未能找到,但在朝阳区的一处写字楼下,我们发现了一处摩拜的“推荐停车点”,经测试,推荐停车点并无实际约束功能,仅起到提醒作用。
电子围栏真的起到规范停车的作用了吗?
那么,如果我们现在上街骑共享单车,需要担心找不到停车点被扣分甚至罚款吗?
目前来看,除个别试点区有真正的电子围栏外,其他地区的“非机动车停放区”仅起到提醒和引导作用,并不会扣除信用分或罚款。
然而,我们在测试过程中也发现,仅仅是在地上划出专门的停放点,而无任何惩罚措施,也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规范效果。
首先,根据观察,如果周围有指定停放点,大多数人都会把车停在白线内。我们在崇文门地铁站附近逗留了10多分钟,期间有5名用户在这附近归还车辆,这5名用户均把车停入了白线内。而根据此前报道,通州地区ofo试点区,电子围栏的入栏率也已经达到了90%。
其次,有电子围栏或建议停放区的地方,停放秩序确实要好于没有指定停放区的地方。以下为朝阳门、崇文门及亮马桥附近人行道上的停车状况的对比:
注:亮马桥一图摄于6月21日
如果电子围栏真的来了,共享单车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有关电子围栏的消息,最早在今年年初就有了,而如今在北京这样共享单车大规模投放的一线城市,电子围栏也仅有零星几个。电子围栏大范围落地的日子,估计会比想象中来得晚一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电子围栏的落地还面临重重问题。
??提醒是否到位?
共享单车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事先告知用户在规定区域内停车,违规停车有哪些后果,目前,共享单车在预先提醒方面也并未过多重视。
??如何让用户找到停车点?
真正的问题似乎在于,如何让用户迅速找到附近的停车点?
光是停车点的铺设可能就是一桩耗时耗力工作。在共享单车出现以前,有桩的公共自行车之所以不温不火,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停车点太少,有借“难”还,用户觉得处处受限。电子围栏的成本虽然远低于停车桩,但如果要铺设到让用户感觉不到受限的程度,难度也不小。当然,电子围栏的铺设也会降低一部分运营成本,这或许可以成为一种补充。
其次是地图功能的完善。我们在测试中发现,无论是摩拜还是ofo,在搜索、定位、导航方面,均有诸多不便。例如我们想在开始骑行前,在ofo上搜索某个目的地附近是否有停车点,却无法实现,想从当前位置直接导航到某个停车点,也无法实现。如果这些功能只能借助其他地图类应用去完成,那么用户体验必定会收到极大伤害。
??停车点、信用体系能否打通?
之前提到,电子围栏现在分为政府设立和企业单独设立两种。公共电子围栏与摩拜、ofo等独立的电子围栏打通相对容易,但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打通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物理空间的打通几乎是电子围栏能够正常使用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地铁站出口前,被各家共享单车划分为一块块“小领地”是什么情形。信用体系的打通也很必要,否则,一个屡次违规的用户可以“打游击”,电子围栏的约束力也将被削弱。
无论如何,我们依然满心期待电子围栏的真正到来,毕竟,野蛮发育了这么久的共享单车,也是时候和孕育它的城市和谐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