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国大学生就业率数据)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国大学生就业率数据)

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的老大难问题,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是历年最高,毕业生过剩加上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让大学生迎来最难就业季。

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新一代大学生开始丧失前辈们的朝气,他们放弃了创业和进入职场,而是选择考公考编。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21年底对上海3588名高校应届生进行调查,发现慢就业的比重从2015年的15.9%上升到2020年的34%,慢就业的毕业生中,58.4%选择考研,其余则是考编,94.3%的家庭愿意支持子女慢就业。

绍兴政府2020年底的调查则显示,慢就业的人数相比于2019年上涨了205%,对于慢就业的原因,34.8%的人选择考研,同比增幅达166%,选择考公的占30.7%,同比增长327%。

全国范围,考研和考公人数连年上涨,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457万人,占当年应届生人数的42%,而在2012年报名人数仅为165万人,只占当年应届生的26%。

新东方预计,2023年,考研人数将突破520万,占比将超过50%。新东方的调查还显示,大学生中54%的人都想继续深造。

除了考研,大学生还热衷考公,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去向显示七成清华学子选择进入体制内,其中选择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合计为45%,为历年最高。对比清华大学历年的就业报告,发现清华大学学生的就业取向正从互联网大厂,大型国企变为党政机关。

2022年,考公的报名人数达到212万人,而2017年,这一数字仅为148万人,2017年,公务员报录比为36:1,2022年则为68:1。

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也难怪政府专门召开了就业形势座谈会,教育部要求高校书记校长亲自访问企业,给学生开拓就业机会。虽然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成效并不明显,大学生仍然抱怨就业难。

问题的核心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市场上没有匹配大学生的工作。

其实中国很多行业人才缺口非常大,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制造业,其次是服务业,如幼师,家政,养老等行业都缺乏人才,但高校生最期待的工作却是体制内、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这种供需错配才是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近年来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不景气,2014-2019年,互联网大厂受到毕业生的追捧,但是2020年后,滴滴事件,蚂蚁金服事件,教培被监管,让毕业生对互联网大厂的前景感到忧虑,而京东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更是给他们留下了大厂不可靠的印象。大学生们纷纷放弃大厂,瞄准体制内。

原本大学生钟意的行业就少,离了互联网大厂,大学生的选择屈指可数。

大学生们不清楚,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繁荣的私营经济,私营经济给高校生提供了大量选择,大学生们奉行极左反对私营经济,实际上是给自己挖坑。

第二个原因就是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大学生没有意识到时代变了。

如今的大学生陷入了一个困境,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想去的地方考不上或者进不了,缺人的地方自己不愿去,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寒窗苦读10年,不应该去工厂拧螺丝,更不应去家政场所伺候人,自己是天之骄子,值得更好的前途。

很多985学生抱怨为什么他们的前辈可以出将入相赚大钱,自己却一无所有,但他们似乎忘了,大学扩招后,学历的价值一直在下降,当年考上大专的难度都和今天考上一本的难度类似。在1980年考上大学的人可能是前5%的人,而今天是30%。

时代变了,但人的心理还没变,很多人都在用1980年代的眼光去看社会,正如很多土木专业毕业的学生抱怨自己的专业考不了公务员一样,家长们认为既然现在的官员很多是理科出身,那学理科一定能考公,但21世纪以来,中国的公务员招考越来越强调专业,70%的招考职位都属于文科,家长们在拿80年代的政策套用今天。

随着研究生招录人数的增加,可预见的将来,研究生学历也会迅速贬值,一件物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稀缺性,研究生越多等于研究生越不值钱,现在已经出现了博士去竞争街道办和小学教师的情况,未来只会更严重。

第三个原因就是中国教育本身的问题。

中国的应试教育既不能给天赋出众的人施展空间,也不能给资质平庸的人一份技能,他的目的从不是效率而“机会平等”。人们之所以拥护高考,反对素质教育,不是因为高考有利于人才选拔,而是高考最公平,可以让小镇青年也有和大城市比拼的资本。

应试教育下的优胜者,既不是最聪明的人,也不是最刚正的人,而是最听话的人。在这种体制下,你越没有主见,越功利,越听话,越能胜出,随着应试教育的产业化,年轻人注定变得越来越平庸。

很多大学教师经常抱怨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们只顾刷绩点看手机,对于学问本身毫无兴趣,一旦考试通过,他们很快就会忘掉那些“没用”的内容,他们哀叹招不到钟意的研究生,担忧中国的科研事业,但实际上正是中国中学的成功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失败,大学不能期望一群习惯了服从的学生会在一年之内脱胎换骨。

对国家如此,对学生呢?

中国的中学教育让很多大学生没有主见,很多学生上了大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在打游戏中荒废时间,同时大学本身的问题也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中国大学是官办机构,其管理逻辑和官僚系统并无区别,它很难及时反映市场的需求,专业的增设和人数源于校长的绩效和项目,而非市场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就业难实际上是高校系统性错配的结果。

疫情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格外突出,但疫情绝不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它只是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就业难,需要对教育体制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去年的打击教培,中考分流,发展职业学校,要求全面发展就是改革的第一步。

至于面临就业难的大学生,他们首先要意识到人生不是只有一种答案,人生的选择是多元的,人的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探索,他们需要去颠覆过往被灌输的认知。

要想走出自己的道路,首先要摒弃“做题家”意识,要想改变命运,先从自我革命开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