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市场状况(汽车后市场与保险理赔的关系)

汽车保险市场状况(汽车后市场与保险理赔的关系)

以下为某省财险市场分析,文章内容较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能看完的都是想做好财险业务的。建议收藏备查。

一、2021年陕西车险市场运行情况

2021年,全省车险市场总体运行平稳,29家经营车险的财产险会员公司车险累计保费收入185.26亿元,同比增长8.73%,较上年同期加快1.77个百分点,占财产险总体保费收入的66.13%,份额较上年同期下降0.44个百分点,其中交强险保费收入58.36亿元,同比下降2.75%,占机车险保费收入的31.5%,商业险126.9亿元,同比增长14.98%,占机车险保费收入的68.5%,商业险投保率70.16%,较上年同期上涨0.53个百分点,商业险单均保费2152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76元。车险累计赔付支出130.16亿元,占财产险整体赔付支出的70.67%。其中交强险赔付支出40.62亿元,商业险赔付支出89.55亿元。

(一)交强险保障功能显著增强

近年来,交强险在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及时救助和补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交强险承保面进一步扩大,2021年陕西交强险承保机动车达840万余辆,同比增长4.78%,赔付支出40.64亿元,同比增长28.32%,综合赔付率70.46%,同比升高15.03个百分点。在承保数量增加、赔付升高、保障功能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了2.75%,交强险改革“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达成。

(二)车险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从车辆种类来看,交强险方面,2021年保费除营业货车、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正增长外,其他类型车辆均为负增长,其中家庭自用车和非营业客车保费降幅最大,分别为3.58%和5.44%:案件量增速较快的车辆种类为营业客车、非营业货车和营业货车,结案件数增速分别为16.92%、21.12%和18.11%。商业险方面,2021年保费增速较快的车辆种类为家庭自用车、非营业客车和营业客车,增速分别为19.40%、14.06%和18.61%:案件量增速较快的车辆种类为营业客车、营业货车和非营业货车,结案件数增速分别为19.56%、25.80%和23.85%。

从销售渠道来看,交强险方面,传统直销和专业代理渠道签单件数增速较快,签单增速分别为44.38%和17.78%:传统直销和个人代理渠道案件增速较快,结案件数增速分别为56.80%和12.37%:商业险方面,传统直销和电话网络营销渠道签单保费增速较快,分别为85.88%和21.08%:传统直销和个人代理渠道案件增速较快,结案件数增速分别为65.36%和8.75%。

(三)营业车辆风险高于非营业,代理渠道风险高于直销

2021年陕西车险累计赔付支出130.16亿元,同比增长16.19%(高于保费增速),占财产险整体赔付支出的70.67%,其中交强险赔付支出40.62亿元,同比增长28.32%,商业险赔付支出89.55亿元,同比增长11.41%。由于车险综合改革后,商业险保障责任扩大和NCD系数影响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根据中银保信数据统计显示,陕西车险出险率上升趋势进一步明显。2021年全省交强险有效报案数107.08万件,同比增加9.64%,出险率13.85%:商业车险有效报案数130.48万件,同比增加8.29%,出险率21.48%。

从车辆种类来看,其中营业客车和营业货车出险率最高,交强险分别为46.97%和24.21%,商业险分别为50.75%和32.03%。

从销售渠道来看,交强险方面,其中经纪业务和兼业代理渠道出险率最高,分别为15.16%和15.01%,传统直销渠道出险率最低,为10.48%:商业险方面,其中经纪业务和专业代理渠道出险率最高,分别为25.66%和25.31%,传统直销渠道出险率最低,为15.37%。

(四)行业车险整体亏损,但较上年有所收窄

截至2021年底,陕西车险整体综合成本率101.23%,较上年同期降低2.82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25.92%,较上年同期降低6.34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75.31%,较上年同期增加3.52个百分点:车险整体亏损2.11亿元,亏损同比减少66.65%。商业险亏损4.72亿元,同比减少69.52%:商业险综合赔付率77.72%,基本符合车险综合改革“75%的预期赔付率”:商业险手续费率为8.98%,较上年同期下降3.07个百分点。经营车险的29家公司中车险整体综合成本率超过100%的有20家,商业险综合成本率超过100%的有24家。

(五)新能源汽车增速明显

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交强险承保32539辆,同比增长50.49%,商业险签单数量24739辆,同比增长28.26%。商业险投保率76.03%,高于传统汽油车5.8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案均赔款7172.65元,比传统汽油车高446.04元。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整体结构、动力系统、零部件、维修技术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使用人群、使用性质以及使用频率上也具有自身特点。新能源车险业务对保险公司在风险判断、产品设计、定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不同,其技术迭代、数据流通、后续维修甚至车辆残值管理等方面复杂程度也更高。

二、当前市场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1年以来,陕西财产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部分领域、部分地区、部分公司的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新的市场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

(一)商业车险经营效益堪忧

截至2021年底,陕西商业车险综合成本率104.05%,综合赔付率77.72%,综合费用率26.33%,行业整体亏损4.72亿元,29家经营车险的财产险公司有24家亏损。车险保费充足度下降带来了行业性经营风险,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行业车险保费充足率进一步降低,在实现车险降价、增保和提质改革目标的同时,财产险公司经营压力也明显加大。

(二)非车险领域存在非理性竞争、及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随着财险公司普遍将业务发展重点转向非车险领域,工程保险、责任保险和健康险等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低保费充足度、高市场费用等非理性竞争行为有所抬头。

对于大多数财险公司来说,非车险业务的开展仍然以传统模式和传统渠道为主,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不容易。产品同质化、核心数据缺乏仍是目前非车险业务面临的较大问题。

首先,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展业模式,各家公司仍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多数保险公司在业务开展上缺乏主动创新的机制、动力或能力,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能从承保价格的竞争转到保险服务的竞争。

其次,不同于车险的强制化保险要求和全行业共享的数据平台,非车险领域至今仍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行业标准。在目前的非车险市场上,保险产品定价主要依靠经验数据来进行费率的厘定,难以通过客户的历史数据分析了解客户和其所处行业的真实风险,更无法完全掌握客户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所有风险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保险公司在业务定价上较为粗糙,业务的实际风险与保险公司判断的承保风险不相匹配,大大增加了保险企业的偿付风险。

三、财险公司发展对策

(一)车险综合改革实质性影响显现,挑战和机会并存

车险综合改革对车险业务产生的实质性影响正在逐渐显现。长期以来,车险业务同质化情况严重,保费规模和承保利润主要受企业渠道控制力、品牌影响力、线下服务网络、定价能力及风控管理能力等因素影响。车险综合改革后,市场竞争加剧,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面对车险综合改革带来的挑战,财险公司应谋求业务转型。车险综合改革使保险公司的车险赔付率上升幅度高于车险费用率下降的幅度,最终导致车险综合成本率上升,盈利空间再度受到挤压。

但财险公司出于自身市场份额等因素的考虑仍可筛选有边际贡献的业务,即通过扩大保费规模获得更多现金流来增加投资收益的同时也能通过规模的增加摊薄财险公司整体的固定成本。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车险业务可承保的面在不断拓宽,一些新业务类型突破保费价格的限制成规模地产生,如电动车业务:一些原来在商业险限额上投保趋于保守的业务,投保率提升或限额增加:从而催生了新的车险业务增量市场。这些增量市场潜在的车险市场都将是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未来争夺的市场。

总之,车险市场伴随着这次车险综合改革的大流,保险公司既面临挑战,又满存机遇。在错综复杂的车险市场中.今日银保,财险公司只有不断转换经营思路、更新经营策略,科学利用精算数据才能在改革后车险保费大幅下降、赔付率迅速拉升、盈利空间再度压缩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二)紧抓非车险发展的机遇,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

非车险业务的经营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支撑,除了承保理赔能力,还考验着保险公司对所涉行业的深度了解。保险公司需逐步成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风险管理的专家顾问,中小公司转型非车险业务,首先要注意自身能力建设,不能再盲目跟风。

因此,在财险公司向非车险领域转型过程中,需要险企具备更高水平的精算定价能力、风控能力以及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磨练出经营非车险业务的“金刚钻”。

“十四五”期间,非车险经营:

一要坚持“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创新供给,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履行就业、民生、社会治理等社会责任,发挥商业保险作为经济“稳定器”的主业优势,将行业发展融入国家命运。创新经营,牢牢把握社会发展涌现的新机遇。

二要摒弃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走专业化管理道路。在非车险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渠道搭建以及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风控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对业务的掌控能力。改进考核机制,确保基层愿做非车业务、敢做非车业务。

三要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非车险的发展需要集合全公司的资源来进行有效调配,各级机构内部应建立分工协作、利益分享的有效机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经济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保险经营不再局限于内部的资源整合,而要内外部资源一体化整合,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复杂的非常规业务,更要引入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此外,随着科技进步、跨界融合加速,保险公司也应积极整合第三方资源,通过科技赋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

(三)新能源车险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包括《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试行)》和《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示范条款(试行).今日保条》。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同步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前景令人期待,过程挑战不少。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险主险包含起火燃烧、电池、出厂设备等责任,电网故障、电桩损失也可保,充分涵盖了新能源车风险。对于产险公司而言,传统油车迈入亏损周期的存量博弈之下,新能源汽车将为支撑未来财险行业发展的巨大增量市场,承接传统车险保费缺口。在车险进入行业亏损的周期下、在当前新能源车赔付水平已经高于传统燃油车的背景下,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场景、实际用途,更精准的做好新能源车险的定价,这将考验各家保险公司的智慧与能力。

(四)数字化转型将改变险企传统业务模式

近年来,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保险业界共识,保险公司相继制定并推动转型战略。2022年初,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2号),引导保险公司加快科技创新,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

对于财产险公司而言,一方面获客成本日益上升,留住现有客户需要持续提供高质量保险服务:另一方面,识别风险客户和防范保险欺诈的难度越来越大。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因素也使消费者对保险服务数字化的需求和期待与日俱增。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在赋能保险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内部架构、业务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补齐数字治理短板,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险市场稳健、持续、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目前许多保险公司的IT系统落后,无法充分利用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支持转型。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将重塑IT治理体系,补齐数字治理短板,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标准化的基础环境,规划统一、安全、稳定的新一代IT基础架构,打造“智能中台”,更好地支持险企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丰富展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随着数据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数据将成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保险公司也将迎来以客户大数据来驱动经营和决策的时代。伴随智能穿戴、车联网等数据采集设备的广泛应用,其提供的数据流能够为保险业务链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可用数据,如基于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保险公司能够了解客户的健康状况、死亡风险等,从而指导保险定价及提供健康服务:基于区块链建立的公开透明的可信体系,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医院等各方参与者达成互信共识,实现数据共享:基于“5G ”实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更多信息的及时传输能够指导保险业务决策,保险公司将不再单纯发挥被动风险管理的功能,而是能够从事后赔付向事前的风险预警、自动干预等方向延伸,帮助客户从源头降低风险。

来源:陕西保协产险工作部

更多车险经营资料:

欢迎登录今日保条知识星球。你不必花时间一个一个去找资料,用一本书的钱(158元)可以读一年内容不断更新的书,还可以结交全国各地的圈内朋友(有VIP交流群,鼓励私加好友,可以资源整合,人脉关系引荐,业务盘活)。星球上现有5000 篇保险行业资料,4000 人已经加入,长按下图二维码看最新资料目录↓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交流群 点在看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