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辅助软件推荐(小说辅助器app介绍)

写作是一个又深、又广的话题,也是我曾经、哪怕是现在,依然会本能惧怕的一个板块。

想把一篇文章写好,就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无情淬炼的过程,你会在这个过程中见识到自己的知识有多浅陋、库存有多枯竭。

写作辅助软件推荐(小说辅助器app介绍)

本文由花友 @Para的藏金阁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只要阅读得够多,写作自然不会差。”

我们都曾听过这么一句话。

但是其中的方法论却又如同江湖秘术一般,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与此同时,阅读是和写作深度捆绑的一个话题。

更沮丧的情况是,你通过各种途径,习得了一些写作方法或者提分技巧,应用在自己或者孩子身上,发现并不管用。

哪怕管用,也只保当下,并不能让此成为一种像学会游泳一样的技能,会了就永远会了。

种种这些困境,都会让我们觉得写作很难下手,只能指望天赋。

我也是数次提笔想写,又数次搁置,既然无法一次穷尽话题,我试着从某个角度来聊聊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某个部分主题。

这篇文章主要分享阅读和写作两大能力中的桥梁——怎么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对阅读能力的深度提炼,也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我按照【理论 方法 工具】的方式来分享怎么做读书笔记,让大家尽可上手。

本文字数7500字,阅读时间耗费一杯咖啡,请提前进入状态,全文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内容:

1. 为什么选用幕布作为工具?

2. 如何做读书笔记?

3. 怎么搭建读书笔记体系?

4. 文末总结和资源分享

特别说明:

1. 本文适合成人写作的练习,也适合儿童习作的线路培养。

2. 本文无任何推广,只分享如何运用APP,同时会对电脑使用和打字有一定要求。

3. 如以辅导孩子为主要目的,前期请父母先试着辅助搭建电子读书库。

1

用幕布安放儿子散乱的灵感

先搭起写作框架,让开头更容易

在我的日常效率工具使用中,使用率最高的是两款工具APP。

幕布,我把它作为我的生产力工具,主要目的在就于输出。

印象笔记,我把它作为我工作、生活、学习的大仓库,具备全面的信息仓储功能。

而幕布,是一款极简的大纲笔记。

刚刚了解到幕布这个APP的朋友,可能会被它的奇怪外观劝退。

它的核心就是一个圆点,每个圆点后面都是一段你可随心所欲输入的信息。

如下图,我新建一个幕布文档,唯一的符号就是圆点。

它的这种设计,和我们日常的写作行为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习惯于另起一行空两格的方式来决定一个段落。

比如日常办公中使用率最高的 Office 办公系统,当你打开一个Word文件尝试文本输出,如下图??

我用Office的打字输入模式用了十几年,却在两年前开始尝试幕布,并最终全面使用幕布进行书写。

为什么我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这和写作思维有关。

我曾经很羡慕读书过目不忘的人,总觉得人家有着超群的记忆力,而自己看过就忘,不是脑子不好就是太不认真。

后来才了解,其实我们看过的信息并没有忘,只是淹没在脑海里,提取不出来。

脑海也像房间一样,需要整理收纳,各种物品杂乱地堆在一起,需要的时候自然容易想不起、找不到。

我们的记忆库中存放着无数关联或非关联的信息和想法,当你开始形成某些主题或想法时,大脑会开始工作并尝试抓取信息。

在这个大脑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如果你采用office输入方式进行写作时(包括纸质书写),我们的思维往往是:

想尽办法先完整写完一段,写完一段后再梳理开始写第二段。

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挖掘灵感和遣词造句,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应当将文字编排在哪个合适的位置。

纸面上的书面写作也是如此。

笔头输入速度变得更慢,甚至存在思路等待手写进度的问题。

同时需要非常严谨地按照【开头 段落一、段落二、段落三 结尾】这样的方式直线进行。

这对于大部分写作新手(包括儿童学习写作)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内心历程。

想要一气呵成地落笔写出一篇语句通畅、思维严谨、词句优美、不用修改的文章,是需要经过无数次思维的淬炼,所以在早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就难以避免。

而幕布,却可以安然避开上面所提到的这种困境。

它的核心价值就在是降低认知负荷,因为这些神奇的圆点打散了段落的禁锢,反而体现出它独一无二的价值。

正好我家娃三年级,正在学习习作我们可以结合一篇小学生的简单习作来演绎写作思维和幕布思维的结合方法??

第一步,专注输出你的想法

比如当孩子需要写一篇描写人物的小作文,可以通过外貌、神态、风格等各方面来“构思”和“填肉”。

在幕布的文档中,我们可以搭建这样的界面:

在文档搭建话题框架时,你只需要列出描写人物的几个方面,如【头发】、【眉眼】、【面部】、【身材】等。

并按照这几个方面展开下一层级的节点,一个节点意味着一块完整信息的开始。

在用幕布输入时:

你不需要思考内容的排版,不需要介意现在是第几个信息,第几段内容。

你不用担心你脑中的那些碎片化信息是否有用,只需安心地把脑中的想法呈现成文字。

你不用担心这些初始化的文字是否足够优美,只要被写下,它们就有选择的空间并实施于第二个步骤。

这是类似于思维导图的大纲式列法,但又比思维导图更适合文字输出。

同时你可以导入一些写作素材,通过好词好句,帮助孩子展开联想并进行仿写。

第二步,文字的排列组合游戏

慢慢整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层级关系,圆点的存在提示了信息所在的层级。

没有复杂的序号和文案说明,你只需要看到该圆点与上个圆点的相对位置,就能快速了解信息的逻辑关系。

信息是包含的关系,就缩进一级;

信息是并列的关系,就提升一级。

这种判断是瞬息间的,几乎不费脑力。

因为层级关系代表着信息与信息的逻辑关系。

界面就会一下子聚焦起来,帮助你进一步组织语言。

孩子通过仿写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积木”,接下去就是搭建的过程。

第三步,文字的精炼和重塑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写出的“素材”文字,进一步排列组合,糅合句子,让逻辑和语感变得更为通顺。

那么,我们就能比较容易组织出一段描写妈妈的段落。

从上面的步骤和案例,我们能够感受到大纲这种输入形式具备“飞起来”的效率,会让思考有一种快感。

也让我们(包括孩子)每一步都只聚焦在一个点上,而不会被脑中其他纷杂的信息所干扰。

这种极简的操作让幕布的输入能跟上你灵感迸发的速度。

我们完全可以用幕布“先随便写,再逐渐变成人话”,即使这些灵感是散乱的,我们总有地方去安放它。

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思考方式也渐渐被重塑了。

你开始注重把想法从散点变成具有某种逻辑的树状结构。

你的思考效率提升了。

你表达的内容也更条理清晰。

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或成果。

最终也让你爱上思考,享受思考。

2

用这三招,带娃做出有用的读书笔记

形成丰富、立体的写作素材库

在第一部分,我给大家演示了如何用幕布来处理脑中的思维认知。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轮廓、细节和故事情节展开的线索,在孩子刚开始学习写作时,就可以同步习得这种思维。

轮廓就是你的逻辑主线,幕布将会帮助你慢慢修正和搭建你的逻辑思维。

细节的选择需要支持主题和故事情节。这些细节不能以清单的方式罗列出来,而应当如同树叶一样生长在它该在的那根枝条上。

眼尖的朋友会发现,在我给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张习作案例中,出现了#好句和#素材这两部分的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为了支撑搭建适合自己的细节和素材。

那么,我们怎么搭建这些好句和素材呢?

答案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扎实做好精读书籍的读书笔记!

这部分内容,就是教大家如何去做出一份“有用”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需要记录三方面重要内容

1. 摘录对自己有用的金句和素材

我曾经也试过用本子或备忘录摘录零碎的知识点,可以是文章的金句,也可以是美妙的段落,或者是经典的小故事和案例。

这些零碎的笔记其实是非常精髓的,它们是我们独一无二的阅读记忆,但正到用时,往往不知道这些句子记录在哪里,哪怕找到了记录读书记录的本子,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查找上。

所以,把一些零碎的纸质素材或电子素材进行系统的整理,分门别类,打上标签。

虽然过程琐碎,但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我在幕布文档中搭建了一个辅助孩子习作的“金句库”。当写到相应素材时,就能非常快速地找到。

比如描写四季,我们搜索到了这些好词好句:

2. 记录让自己有感的思考和心得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对某些段落产生切身体会,任由这些心得感悟留在心底则非常可惜。

有价值的笔记应当记录下我们的思考结果,深入分析问题,记录这些事情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会引发我们付出什么行动,而不只是记录事情本身而已。

在记笔记中不断倒逼自己输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知识,并把这些心得体会形成文字,可能就变成了一段段细碎的书评或自我洞见。

我们在记录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能感受到这种动作的妙处,但一旦搭建成体系,会在后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妙处。

3. 留意记录内容的归类关键词

在用幕布做读书笔记,并分配解读视角时,可以用 @ 或 # 符号,来归类人名和事件。

这个功能非常适合回顾或者复盘,将平面的叙述方式立体化。

比如,我曾经对一本让我受益良多的《刻意练习》进行了读书笔记的精读整理,在图中,可以看到一些对我有启发的观点和案例的摘录。

当我把一本书做到这个程度,差不多意味着我不会再去特意翻开原书进行第二次阅读。

但我会经常翻阅这份《刻意练习》的读书笔记,并将其中的理念和自身的体会进行深度思考和融合,让它慢慢地、真正地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般书籍的读书笔记,我都按照原书目录的顺序进行整理,通常比较节省整理过程中花费的思考时间,同时又能保证内容整理后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便于后期的回顾和理解。

正如《刻意练习》,我就按照目录章节逐一整理,每一个圆点的展开都是我的海量整理内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如此耗费时间去做笔记。

在选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一些对自己感触较深、且干货较多的文章可以采用以上的方法。

本文主讲读书笔记的搭建方法,不深度展开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这两方面都是非常广的话题,以后另起文分享。

3

怎么搭建读书笔记体系?

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的,不仅仅是学会做好一篇读书笔记,更是教大家去建立一个读书笔记体系。

这部分内容仅分享我的体系搭建理念,幕布则成为了最为强大和直观的体系搭建代表。

以下分享搭建读书笔记的步骤:

1. 学会对书籍进行命名

每一个笔记都需要命名,起标题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动作,随意的命名很有可能让你在电脑中很难再找到它。

想要让所有文档都能被快速找到,就需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命名规范。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日期 项目名称 笔记标题名】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在我的读书笔记文件夹内,每一篇笔记都是按照【日期 项目名称 笔记标题名】的方式梳理。

我把日期作为优先级,意味着我更注重当月的阅读量统计。

在类别与类别之间,我习惯于用“|”这个分隔符来划分,这在视觉上又非常美观清晰。

除了以上特征外,每个笔记标题前都有一个符号。

我在以往分享关于幕布的一些经验时,就会有小伙伴问我,这个符号是怎么做出来的。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emoji呀!

emoji的好处在于它兼容非常多的文字场景。

我得益于macOS系统自带的颜色分类标签,也将颜色标签系统也带入了所有我的笔记命名标题中。

我把整个读书笔记文件大类都划分为【】,那么该文件内的所有子目录标题都会归属【】颜色系统。

为了区分自己的读书进度,我将分为不同的标题划分为不同的读书进度:

在这三种命名规范中:

【时间】 代表我看完了这本书;

【 】代表我已经做完了此书的读书笔记;

【??】代表尚未做完读书笔记,仍需梳理阅读思路。

2. 学会对笔记进行分类

一级文件分类法

我曾经很羡慕读书过目不忘的人,总觉得人家有着超群的记忆力,而自己看过就忘,不是脑子不好就是不够有毅力。

后来才知道我们看过的信息并没有忘,只是淹没在脑海里,提取不出来。

脑海也像房间一样,需要整理和收纳。

各种物品杂乱地堆在一起,需要的时候当然想不起、找不到。

所以,我们需要给读书笔记进行一级文件夹分类,并以此搭建一个读书笔记体系。

从我个人生活的重心来说,我把读书笔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己的读书范畴,简单地用【读书笔记】来代表文件名。

另一类是孩子的读书范畴,因孩子天生喜欢橙色,我就把【】这个颜色系统送给他,对应的文件名称为【教学相长】。

因他目前还无法独立使用幕布系统,所以他的读书系统大多由我搭建。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采用【读书笔记】,而用【教学相长】的原因。

3. 搭建读书笔记的体系

二级文件分类法

这块的划分非常有意思,我觉得我的思路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启发。

我相信,无论是谁,都曾在各种媒介上被推荐过很多种不同名录的书单,比如:

“一生中不得不看的50本书”

“豆瓣排名前100的书单集合”

“最适合6-12岁孩子的历史书单”

“2021年必读的10本书”

……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应对这些书单集合的。

可能很多人就是心血来潮购入书单中的某几本甚至全部,但后期是有效利用起来还是放着积灰,不如一起跟着反思一下…

所以,应对书单的有效利用和阅读,我还是运用了幕布。

如果说命名系统是我的独家方法之一,那么二级分类法就是我的独家方法之二。

我会按照个人的阅读倾向,搭建几个主要的书单体系,这几个书单笔记虽然也叫“笔记”,但本身的功能就只是目录。

比如我的读书笔记中搭建了这六个书单,除了001号的东野圭吾专题比较特殊,其他几类都是自己偏好的主题分类。

如上图所示,在【读书笔记】文件夹中是海量的书籍笔记,平常很少打开它。

我只需规范了标题命名,就会让所有的书籍都井然有序地安放在这个文件夹中,如下图所示:

举两个例子分享我两大类目下的目录格局:

我的读书笔记类型

举例说明我的东野圭吾书单:

第一步:

我实在有一段时间沉迷于他的小说,曾立志想抽空将他的书都看完……

所以,就按照网络上列示的东野圭吾小说按次序输入所有的出版书目内容。

第二步:

选中看完这本书的书名文字,如图选中了《黑笑小说》。

右键出现功能键,选择【建立关联】,就能智能搜索到自己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这就让整个阅读和制作读书笔记的过程变得非常有趣!

你会兴致勃勃地进入到这种填坑的过程中,且超有成就感!

孩子的读书笔记类型

有些朋友也同样好奇我是如何给孩子做分类别的读书清单的,这边简单展示一部分内容,原理和操作方法同上一致,只界面展示略有不同。

目前孩子的中文书单按照【四大名著】【小古文】【成语】【诗词】【历史】【人文】【科学】七大类进行了分类。

比如【四大名著】:

有链接的笔记代表自己或孩子看过且测评过,无链接的黑字代表看到过推荐、有意向但尚未入库的。

再比如【诗词】和【历史】的一部分内容:

同类书籍的阅读会帮助我建立系统性的横向观念,能最快速地了解此类书的市面情况。

整理读书笔记是一件比较耗费精力的事。

目前孩子的已阅读书库并没有整理完整,我只能抽闲暇时间整理一二。

孩子的读书笔记,和成人的摘录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别。

在低幼阶段,不存在太多摘抄好词好句的情况,更多是记录一些绘本的优劣之处,或者亲子陪读谈话过程中的一些闪光点和感悟。

但哪怕是这些内容,我觉得系统记录过,以后也会是一份珍贵的资料。

体系的概念就如同森林,我们对不同主题、领域内的知识兼容并包,却又不是随意叠放。

以上内容也算是我对读书笔记经验上的倾囊分享了。

用心做读书笔记,是为了对自己进行大量阅读的一个印证,更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也是为了想要回顾某个主题内的内容时,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

知识体系本身决定了你的认知边界,而拓宽认知边界最有性价比、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

“人只能赚认知边界内的钱”。

巴菲特名言再熟悉不过,这也是我们值得花大量时间在阅读上的原因。

写在最后:关于阅读和读书笔记的制作,最后再给大家另一些角度的总结:

1. 回想能力:不同于小说,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籍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一口气读完。当你第二次拿起书时,尝试用15分钟来回想上次阅读的内容,不要翻看,实在想不起来再翻看。严格训练自己,坚持回想,会逐渐养成难以置信的好习惯。

2. 笔记深度:在刚开始使用幕布做读书笔记时,并不需要考虑搭建复杂的界面,只需专注于最自然的思维输出。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试图让笔记面面俱到,不一定非要有深刻的见解和思想。文字的优美程度、逻辑的严谨程度一定是在一次次修正中完善出来的,只要有被写下的文字,就是对大脑的一次锻炼。

当你能在幕布中写出100篇文档时,自然而然会就能学会如何搭建出最适合自己的组织架构。

3. 读后感悟:当慢慢培养出了阅读习惯,可以尝试写写读后感。坚持写读后感可以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4. 思想的超越:要养成上述习惯,你至少需要完成5本书的阅读和读书笔记记录,甚至需要历经几个月的刻意训练(我花了半年多时间搭建从0到1的过程)。

好的方法很简单,难就难在执行。

需要毅力、执着、长期的坚持,从而养成习惯。

用心学习,就会得到心的改变、思想的改变。

致敬所有坚持阅读、热爱阅读的大小孩们!

最后的最后,新手上路帮一把!

可能很多朋友通过我的这篇文章,才第一次了解幕布这款APP。

如刚刚准备上手,送给大我自己做的的幕布三大核心功能的图示??

进阶提升,对幕布已有一定使用经验的朋友,也同步分享一份非常全面的使用操作指南。

操作指南将在6个功能上进行详细的介绍,仅大纲笔记的使用,就有15个功能介绍:

堪称幕布使用的手把手操作说明书!

日常不知道带娃读什么?送你一个选书小帮手!

小花生根据千千万万家庭

真实阅读数据 国际英文分级阅读标准形成的

中英文分级阅读榜单

??

太多人被写作折磨! 这份台湾著名作家总结的“写作模型”, 好像比余华的实用!

“我耗费这么大精力辅导娃写作文, 为啥不见起色?” 这6个解答, 高赞!

快一年了!女儿坚持“阅读摘抄 仿写”,大大提升写作能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