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周妙妙 王泽坤 祝浩杰
设 计丨郑嘉琪
编 辑丨谭婷
图源丨图虫
“之前充值的B站年会员自动续费了,而我完全不知情。”
近期,21财经“爆料通”平台陆续收到消费者关于“App自动续费“的投诉信息。
随着“付费增值服务”成为互联网主流盈利模式,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App上开通会员获取增值内容。而打着优惠旗号的“连续包月(季/年)”充值套餐在增加用户粘性的同时也频频遭到消费者的投诉。
除了留言用户提到的“被自动续费”,提前扣款、烦琐的退订步骤等现象也常为消费者所诟病。近期热搜“B站会员提前3天扣款”更是引发网友热议。
21网调实验室随即选取19个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App展开测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App会员服务虽然存在“低价引诱”嫌疑,但平台方在自动扣款甚至提前扣款前未起到提示效应的诸多行为或许才是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
“自动续费”首月低至0.01元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选择连续包月(季/年)等套餐,平台往往会推出折扣优惠。
据调查,所测试的19款App中,除了没有自动续费套餐的美团外卖外,18款App均设有连续包月(季/年)套餐,这些套餐每月需扣除的会员费均低于单月会员套餐,优惠力度大致在5-9折之间,且首月办理或新用户办理的折扣力度往往更大。
对于商家而言,这种营销手段本身并不具备争议。
但黑猫投诉平台上的一条投诉信息引起了21网调实验室的注意,“刚开始来个一元会员诱导消费,然后直接取消不了,联合会员业务订购后没有取消业务页面。”信息显示。
在这18款App中,我们也找到了相似套餐——“网易云音乐随心听会员合约包”,产品包含“5GB/月网易云音乐专属流量”与“每月可领取1张网易云音乐黑胶VIP月卡”,合约期为6个月,首月促销价为0.01元,次月起价格恢复至18.8元/月,合约期满后方可退订。21网调实验室通过拨打10086咨询人工客服了解到,该合约费用是从每月话费中自动扣取,六个月后若不主动退订(回复退订短信或联系客服)则会继续生效。
在套餐办理页面,平台没有在相关协议里明确提醒消费者会自动续费,且从话费中扣费时用户也不会收到该项目扣费的短信通知。这实际上是另一种更为隐秘的“自动续费”模式。消费者在接到话费账单后往往也很难注意到自己“被自动续费”了。
而这种“提醒缺位”却并非个例。
18款App仅8款在合约中写明提醒服务
相较于“多付了几十块钱”,大家更介意的是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
关于App平台在自动扣费前是否应该明确提醒消费者,法律已有相关规定,根据今年5月起正式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自动续费日期前5天,平台就有义务以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而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即便如此,“自动续费提醒”的问题依旧是很多App的一大硬伤。
在本次测评的App中,仅有哔哩哔哩(优化后)、知乎(iOS系统)、喜马拉雅、美团单车、百度网盘在本平台会员套餐界面较为明显的位置写明会提前扣款。
此外,只有哔哩哔哩、知乎、芒果TV、饿了么、美团单车明确在连续包月协议中写到:在自动续费截至前5日,App会以短信或站内私信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有些App未在协议中表明自己有提醒的服务,用户仍然可以在自动扣费之前收到相关的提醒,从这一点来看,App“貌似”很良心,但是,在扣款前提示其实是商家应尽的义务,也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重要一环。
“通俗地说,消费者只需要记住一点,只要扣钱,就必须先提示,这个程序商家不能省略,否则即涉嫌构成消费欺诈。”
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柄尧表示,用户勾选的服务协议通常是商家事先拟定好的格式条款,商家通过这些手段变相地把自己的提示义务给免除了,单方面减轻了自己的责任,但是商家的这种行为通常会被法律认定为无效行为。也正是基于同样的理由,服务协议里诸如 “下次扣费不需要设置密码”的条款,实际上也是无效条款。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消自动续费订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方便。“我都不知道怎么取消!”有网友在微博评论中吐槽道。
投票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网友认为取消自动续费的步骤过于繁琐和隐蔽,有些App甚至无法在客户端内找到取消的选项。
21网调实验室在测评中发现,取消App自动续费主要有两种途径:在客户端/网页端取消或在支付端取消。
有网友在调查过程中向21网调实验室表示,开通一秒钟,取消五分钟,有时还要上网百度才能找到取消的方法。
监管之外,公益诉讼或可成为破局之道
对于目前App自动续费的现状,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蒋玉石表示,从商业的本质来说,商家吸纳会员的做法无可厚非, “自动续费”对消费者而言其实也提供了便利,问题在于,会员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需要有效治理,以防“店大欺客”。
张柄尧也表示,在法律法规已经较为明确的情况下,眼下需要行政机关在执法层面加大监管力度。鉴于App平台面向的是不特定的公众,在这种情况下,执法部门更应该主动履职,一旦查实,应罚尽罚,并对不良商家进行行业通报。
在监管层面之外,消费者可以做些什么呢?难道只能被动地等待App在监管下进行改进吗?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呢?
公益诉讼或许可以成为打破当前局面的一种方法。
目前,在App自动续费方面,普通消费者收集证据非常麻烦,此外,个别消费者提起单独的诉讼,对商家而言,也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即使把官司打赢了,也是‘似赢实输’,对商家来说无非是退点钱,无所谓,损失并不大。”张柄尧说道。蒋玉石也借用“蚂蚁和大象”的譬喻来形容消费者和商家在现实中的关系。
关于公益诉讼胜诉后的退赔款项,其用途在法律上尚存在争议。但张柄尧强调,这类诉讼的价值不局限于替消费者讨回退款,更在于诉讼过程本身,是对商家的敦促,同时也是对违法行为的暴露,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警惕心理。
专注破套防坑,守护消费者美好生活。
你有“料”,我来爆!
baoliaotong@21jingji.com
北京完全生活指南:老胡同“江湖”、三里屯与“老年迪士尼”
刚刚,欧莱雅公布面膜事件解决方案!网友怒了:还要我再买?李佳琦、薇娅也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