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与奈雪的茶寻求赴港上市 ,g,s(消息称喜茶与奈雪的茶寻求)

喜茶和奈雪老板是两口子吗?

不是的。喜茶的创始人是聂云宸,标准的90后,奈雪的茶创始人是彭心和赵林,他俩是两口子。喜茶和奈雪的茶两家都是属于当下网红奶茶饮品的头部企业,两家企业从产品线来看,是有竞争关系的。值得一提的是,喜茶虽然还未上市,但其估值已经是奈雪的茶两倍有余,奈雪的茶于2021年6月底刚刚在港交所上市。

不是,喜茶老板还没结婚,奈雪老板是女的,她结婚了

奈雪的茶创始人发朋友圈怼喜茶抄袭,中国茶饮行业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谢谢悟空邀请,茶是个好东西,是中国老百性家家必备的不可却少的东西,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每天都能品尝到茶的浓香,只是价格和品味不同,是招待亲朋好友最好的佳品,消费者,不知道谁抄袭谁,竟争有多么激裂,只知道那家的茶好,那个牌子的茶好喝,价格实惠,大众老百性能认可就是游茶。

11月18日下午,奈雪の茶创始人彭心在朋友圈喊话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指责喜茶抄袭霸气芝士草莓、霸气蜜桃、霸气黑提、霸气石榴,甚至开始抄袭奈雪主打的软欧包。

喜茶与奈雪的茶寻求赴港上市 ,g,s(消息称喜茶与奈雪的茶寻求)

引爆彭心开撕的导火线就是:“前段时间看到采访,原来是想抄我们的霸气车厘子没搞定呀,今年我们的霸气车厘子又回归啦,我就在等着看,会不会又抄呢?”

来看下小编梳理的这条(尴尬的)时间线:

当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被喊话后,也立即给出了回复,称对方对于“市场竞争”、“抄袭”、“创新”这三个词的理解存在偏差。

两大茶饮巨头朋友圈开撕!
是商业竞争?
还是联合炒作博眼球?

奈雪以霸气鲜果茶系列爆红,而喜茶的明星产品则是芝士奶盖茶,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替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变化,奈雪的菜单中加入了奶盖茶,喜茶的菜单中多了水果茶,两个品牌的产品线开始变得越来越相似。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产品配方如果未经过注册就不能算是抄袭;从市场层面上来说,两位品牌创始人“开撕”的背后暴露的是新式茶饮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越发激烈的问题,不论是新式茶饮还是奶茶类产品,都是可以被市场快速复制的产品。

无竞争不冲突

奈雪与喜茶的商业模式相似,规模相近,二者处于竞争状态,利益冲突才是导致这件事发生的根本原因。假设喜茶没有覆盖全国的门店,没有获过融资,没有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品牌,试问,还会出现今天的“产品抄袭事件”吗?

即便产品和设计可以被抄袭,但品质和创新却无法被复制。从好的方面想,被抄袭的同时也代表着被认可,但此时需要做的是快速迭代、不断出新,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防止抄袭只能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需要关心的不是产品如何,而是对手如何,只需要比对手强一点点就足够了。

神仙打架,殃及旁人

关于产品配方抄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那就是加多宝与王老吉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从“配方案”到“红罐包装装潢权”,再到“怕上火喝加多宝”商标,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然而二虎相争,隔壁“老和”却遭了殃,网络上面一直都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加多宝和王老吉打架,死的却是和其正”。

怎么说?

在商战中,打架是增加曝光度和聚焦品牌的一种手段,不论是网友的站队还是调侃,都在为双方的品牌增加消费者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联想,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消费行为中,只要是购买该品类产品时,掐架的双方品牌会率先出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从而引导消费习惯。加多宝和王老吉都是凉茶行业的龙头,龙头打架势必对行业生态产生影响,为了打赢对手,双方在品质、价格、营销、渠道、公关等各方面发力,品牌竞争力越来越强,把后面实力不足,跟不上龙头品牌节奏的企业甩得越来越远。当然,最后还得从和其正本身找原因,比如产品开发是否适合市场需求、营销策略的运用是否得当等。

新茶饮真的事不关己?

透过这个事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虽然奈雪和喜茶属于茶饮,却不受茶行业的关注。关注和报道这个事件的媒体机构主要有两大类:一、商业投资类;二、餐饮类。

2015年是茶饮升级元年,此后诞生了一大批的新式茶饮品牌,以更加健康、时尚的形象迅速占领90后、00后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典型代表,受到资本的青睐,喜茶、奈雪、煮叶等多个品牌均获得了亿万级别的融资,新茶饮霎时成为资本追逐的“新贵”。

在餐饮界,新式茶饮也自然成为一大热词。美团点评发布的《2017中国饮品店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新增饮品店18万家,中国饮品市场已逼近千亿规模。从营业额上看:2017年,在31个重要餐饮品类中,饮品订单量增幅达到234%、订单金额增幅达到255%,双双跻身餐饮品类第三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吸金王”。文章中的主角奈雪の茶和喜茶是首当其冲,截至2018年5月,奈雪の茶在全国有门店近80家,喜茶有90家直营门店。

使用更加优质、健康的原叶茶作为茶底,是新式茶饮的重要特点,据国茶实验室的创始人罗军介绍,目前新茶饮领域的茶叶年消耗量是8万吨,预计十年后将增长到80万吨。对减缓茶叶产能过剩的现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中国的茶产业正处在亟待突破困局,不断衍生茶的新业态、新市场的状态下,如果将目光继续停留在新茶上市、山场、茶叶品质、价格涨幅等等,将无法适应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从大众产品到优质商品转变的中国式消费升级。变革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增速发展、升级结构、延长产业链,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包含新茶饮在内的成功案例都应该是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关注、探讨的可学习对象。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