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叫徐若云是什么电视剧(电视剧名及其演员真名)

前天,《法庭内外》小编为大家奉上了一个真实的逃亡十九年的离奇故事。应广大读者要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审理这起案件的法官日记,更多背后故事尽在文中,而且,文末有彩蛋呦!

电视剧里叫徐若云是什么电视剧(电视剧名及其演员真名)

假如,没有审理过徐若云故意杀人案,或许,我会始终认为这类案件的结局都是双方不共戴天;假如,没有邀请老领导担任这起陈年旧案的审判长,或许,我始终对什么叫作用青春坚守岗位认识模糊;假如,没有同时收到被告人的感谢信和被害人家属的锦旗,或许,我始终意识不到刑事法官负责任的裁判工作对于改造失足者和抚慰受害者是多么重要。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次特殊的审判经历,才让我开始思考,作为法官,在依法办案之余,我们还能够为当事人和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 于靖民

审理的难点和情感的纠结

这起发生在1997年4月北京市平谷县的徐若云故意杀人案,不论从证据、事实和情节本身看都并不复杂。简单概括,就是一名16岁的河南籍未成年人来京打工,寄人篱下生活在一群小混混中,而在另一名未成年被害人徐某对其实施暴力殴打后,他趁着人多,伙同其他几个同样与徐某有矛盾的小青年一起,在双方互殴的混乱中,采用勒颈方式,共同剥夺了被害人的生命,然后藏尸灭迹、各自亡命天涯,此后,其他人迅速到案,而只有隐姓埋名的徐若云直到2016年才被抓到案的故事。由于证据之间环环相扣,被告人徐若云到案后又很配合警方工作并且积极认罪,因此,同其他刑事案件相比,这简直就是个“最普通的案件”,任何一名技能娴熟的刑事法官都可以手到擒来、迅速结案。

然而,这起案件的审理对我而言却非比寻常。从案情本身反映的情况,以及从1997年至今将近19年的时光流逝中进行观察,我有条件去思考和比较更多的东西,案情之外,我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被告人的徐若云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悔恨,可以清楚地看到被害人父母苦守多年直至两鬓斑白、多年疑惑终于大白天下的释怀和畅快,当然,在法庭审理阶段,我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对立的立场和复杂的情感有过碰撞,但很快,法庭调解之下,仇恨最终化解,双方冰释前嫌,案子用一种包容、谅解和圆满作为结局。

本案的审理难点在哪里?其实,能否在双方矛盾有可能缓和的情况下,通过法官的沟通和努力,最终促成赔偿和谅解,是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因为财力的限制,被告人徐若云的家属既想为徐若云做到赔偿,但又怕竹篮打水一场空,既想少掏钱办大事,但又怕被害人一方在拿到钱以后变卦反悔。另一方面,因为欠缺法律知识,被害人家属既希望追究被告人的责任,但又怕因表达不清而误导法官从重判处刑罚,既想多拿到一点赔偿款,但又怕被告人因此被过于放纵,对不起死去的儿子。这种情况下,法官的角色和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他就不仅仅是居中裁判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双方的信息传达者和底牌掌握者,是利益平衡和局面发展的推动者,是唯一能够让双方释怀、促成和解的组织者。所以,调解赔偿工作当仁不让,一定会落在法官头上。对待敏感的当事人,一定要掌握好办案的节奏和火候,要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举动,将矛盾和疑惑通过时机恰当、方法得当、依法依规、通人情顺民意的途径来逐步解决掉;如果达成一致的机会被错过了,或者任何一方当事人失去了耐心、不能坚持到最后,那么,虽然法官本人没有利益损失,但是却会让双方当事人陷入终生遗憾。

要说法官是中立的司法者,其实这是从职业性质所论,是没错。但法官也是人,也会在案件审理和案情回顾时,自然而然地投入精力、代入感情,翻来覆去地回想案情的每个细节,设身处地地体会当事人的各种情绪,反复切换角度地考量双方的各项诉求。只有真的把当事人的愿望和想法都摸透了,能够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感受得到的真诚和能看得见的工作细节去一点一滴告诉他、感染他、影响他,才可能获得当事人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所以,审理这样一件看似并不复杂的案子,其实不仅脑子累,而且心更累:多少次,即将达成一致,但眼瞅着希望就破灭了,而后又有机会再次促成双方的谅解,但又因为存在疑惑和猜忌,一切重新归零。所以,工作需要耐心和时间。

侥幸的苟活和痛苦的抉择

审理期间,被告人徐若云告诉我,他这些年一直在躲藏,这件不可告人的杀人案底始终是他心中的痛,哪怕是对父母、妻子在内的亲人,他也从不敢说。这件让他悔恨不已但又无法释怀的杀人经历,似乎就像一场甩也甩不掉的噩梦。他多么希望,这真是一场虚假的梦,醒来了,就没事儿了。可是,每当他夜半惊醒,坐在床上,总是会陷入孤独封闭的恐惧中。伴着月光,他看着熟睡的妻子和孩子,他问自己,以后该怎么办?他的真名不是现在的名字,他实际上是在逃,多年以来都在逃。谁能打破这个僵局并救赎他?

在长达19年的匿名逃亡期间,“徐若云”这个名字被他深埋到了心底,他在用另一个名字对外工作、生活、结婚。当时,他好不容易通过关系,办理下来新的名字和户口,这个新的身份外衣一度让他感到安全。似乎,他真的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并依靠着这样的小本子,他可以结婚、生子。但是,这种状态毕竟只是一种假象,他知道,杀人事实的存在是无法磨灭和被遗忘的,总有一天会被揭穿,他脑中时常回忆起杀人埋尸的细节,跟放电影一样清晰。对于未来被抓获的那一刻,他有过各种猜测,但始终不可预知,一切只能交由老天来决定。从这个角度说,徐若云过一天算一天,过一天担心一天,过一天庆幸一天,过一天悔恨一天。什么叫作“忐忑”?歌唱家的歌声无法诠释他的忐忑,而徐若云真的是一直生活在这种忐忑中,一过就是19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两个孩子也逐渐长大了,徐若云的生活稀松平常,无异于其他人。只是,他不去外地,不和亲友看警匪片,尽量减少和曾经知道他本名的乡里乡亲接触,他希望世界能够遗忘他的过往,忽略他的曾经,甚至于众人都把一张老实本分的标签牢固地贴在他的额头上。走到哪里,他只希望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孝顺的儿子、亲切的老爸和勤勉的员工。他唯一害怕的,就是被别人发现,一夜之间变成背负人命、逃亡在外、隐姓埋名的犯罪嫌疑人。

徐若云不是没想过去自首,但是,这太难了!他怎么舍得主动打破这份宁静,远离亲人、投身铁窗?19年的自由生活让他抱有越来越强烈的侥幸心理,或许,公安民警的侦查活动从来没有盯住他。时间长了,连徐若云自己都有错觉:“我杀过人吗?不太可能,这么久都过去了,我应该没事了。”

但该来的还是会来,在徐若云被抓获的当天,在河南濮阳,平谷的民警向他亮明身份,说是从北京来的,他立即就束手就擒、毫不反抗,因为他终于可以放下心里的这块石头了。即便亲友一度认为抓错了人,对这件事极度不解、惊讶、疑惑,但徐若云很坦然地承认了,因为,他心中的苦痛折磨是该找个时候了结了。

人性的温度和法官的责任

出乎意料的是,在接手这个案子之初,被害人的父母面对法官就表现出极大的信任和宽容。虽然丧子之痛难以磨灭,但是老人见了我就说:“徐若云也是做儿子的,他也有父母和子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理解。”这样的话让我非常感动,不是每一对失去孩子的老人都会这样宽容。我先帮着老两口解释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提示他们需要参加诉讼的材料。过了一个多月,他们又互相搀扶着,从平谷专程来到市里开庭,来见一见这个逃亡了19年的杀人凶手。岁月犹如刻刀一般,在他们粗糙的脸上留下深深的沟壑,直到多年以后,4名嫌犯中的最后一名落网,他们心中的沟壑终于得以填平。我记得,开庭那天,在老两口的脸上,既有情感上的凝重,也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激动,总之,情感非常复杂。

开庭以前,我把我的老领导——北京市三中院未审庭庭长李永京法官邀请来做审判长。因为,翻看卷宗时,我发现徐若云故意杀人案的其他3个同案犯,都在1999年被判决有罪,而当时那个案子的审判长正是当时才30多岁的李永京庭长!这次,我有心邀请他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操刀继续裁断本案,由此,本案的审理跨越了世纪,两次庭审中间相隔18年之久。虽然李庭长现在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用青春的时光坚守了这个岗位,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徐若云注定要回到李永京审判长的法庭中来。我心里有数,只要有李庭长在,这个案子就是由同一审判长审理的,同样都是适用旧的刑法,同样都是要考虑各种法律情节,这样的工作安排应该会为本案的审结画上圆满的句号。

开庭那天,李永京庭长、资深未审案件专家任莉华法官和我组成了19年后的新合议庭。来自央视、北京台等各大媒体的记者也早就纷纷在法庭里架好了摄像机,全程记录了庭审经过,大家对1997年的尘封往事都很好奇。庭审很顺利,将近两个半小时的开庭不仅核实了证据、还原了事实,同时也将所有人的思绪带回到了那个不用手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带回到了北京市平谷县那个昏暗的小屋中。

庭上,徐若云平静地叙述着他的记忆,他的亲友从河南赶来,坐在旁听席上边哭边听徐若云当着他们的面,第一次做这样的有罪陈述。公诉人的身边,被害人徐某的父母也在静静地听着徐若云讲述关于他们儿子当年离开人世前发生的最后故事,即便涉及了死者被确认死亡、被掩埋等残酷的细节,但双方都很克制,没有出现争吵。至多,等轮到被害人的父母发言时,他们只是沉重地、认真地问了徐若云一句话:“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一直逃亡在外,你是否考虑过他(被害人)的父母?你自己是否有过忏悔?”当老两口在法庭上亲耳听到徐若云说“我错了”以及诚恳的道歉后,沉默不语。在庭审即将结束的时候,老两口当庭提出,不准备要求法院从严追究徐若云的责任,他们是愿意原谅眼前这个中年男人的,而在当年,他其实也仅仅是个十来岁的孩子。

看到这样的情况,接下来,作为法官,我该怎么做?依据法律规定草草进行裁断,并不会让案件得以圆满解决。在征得合议庭的同意后,我开始一边研究卷宗和案情,一边准备开展“拉锯战”,也就是多次和反复地劝导双方,争取在民事赔偿问题上达成调解。

办理领款手续那天,被害人的父母紧紧握着我和书记员杨隽男的手,很是激动。这是多少年来,他们第一次从这个案子中真正获得了补偿款,想都没想过。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算是他们逝去多年的儿子,在以另一种方式对父母尽孝,帮助老两口安度晚年。我问他们说:“大爷大妈,对这样的赔偿满意吗?”他们说:“满意!当然满意,谢谢于法官和书记员,我们对法官和法院,非常满意!”

最终,合议庭结合在案的其他事实和情节,对这起属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依法决定对徐若云减轻处罚,宣告认定被告人徐若云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

真诚的信件和鲜艳的锦旗

风决定要走,云怎么挽留。岁月似流水,覆水总难收。

虽然徐若云故意杀人案造成的结果无法挽回,但是这样的裁判结果令当事人各方都能够接受,公诉机关也对定罪和量刑表示认可,可以说,对立的仇恨被化解,也使得这起嫌犯逃亡19年终归落网的案件有了最终结论。此后,当事人各自的生活都将重新归于平静,过去的事情就只存在于判决书中了。

被告人徐若云及其家属在当庭得知9年的有罪判刑后痛哭流涕,这种感觉既有心疼和悔恨,也有对法院和被害人家属给予徐若云新生的机会感到感激和高兴。徐若云当庭表示,绝不上诉,紧接着,他开始接受媒体的采访,将自己的感想和这些年的逃亡经历,一五一十向媒体进行了叙述。

十几天后,看守所寄来了一封信。信封上没有名字,我以为这是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是上诉材料,打开一看,原来是徐若云亲笔写的感谢信,这让我很意外。信中,他表达了真诚的感谢,是法院和法官给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给了他跟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划清界限、重启人生的机会,他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报社会。这应该是我做法官以来,第一次收到这样的信,不由得让我觉得自己的审判工作真的很有价值。

后记

法官职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绝不止于定分止争。法律工作的社会价值除了查摆问题、划清责任之外,还可以触动人心、抚摸灵魂。能够通过每一起这样的案件,让老百姓感受到法官有血有肉、有责任心的工作,法官公正的形象和为民的情怀自然也会得到认可和尊重。作为一名法官,我很乐于这样去做,不单单是因为这份职业带给我快乐,更在于通过努力我能够为我的同事、我的职业赢得双方当事人的好评,这让我倍感满足和骄傲。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这样的工作能够把仇恨和矛盾留给过去,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彩蛋来啦!

以下是于法官个人小档案~~~

于靖民, 35岁,法学博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法官、庭长助理。2009年从北大毕业进入北京法院工作,长期专注于刑事司法审判。2015年,他的个人结案成绩取得北京市中院刑事法官第一名,2016年取得北京市第二名,多次获得嘉奖奖励,取得过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青年、新闻宣传先进个人、调研先进个人等荣誉。

他承办过的主要案件有:中国传媒大学女生被害案、北京首例抢夺民警在押人员案、上海华讯公司走私案、原中国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刘某滥用职权案、原通州区体育局副局长王某贪污案、中石化集团女处长刘某挪用公款案等。生活中,他还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钢琴、手风琴都不在话下,还经常客串主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