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评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真的谢谢各位大佬了?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根据作家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大红灯笼高高挂》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它的主题表现的是封建制度下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在服装设计上,采用传统服装旗袍和长衫马褂的样式;在音乐上运用了中西合璧的尝试。将封建制度的丑陋和罪恶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揭示地淋漓尽致。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新点有很多,在舞剧中,女演员们穿上了旗袍,老爷穿上了马褂。京剧、芭蕾舞、现代舞、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等素材同时呈现在了舞台上,导演运用的很多精妙的手法来表现剧情,使得舞剧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得到了广大观众和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赏。下面是我总结的的几个突出特点和创新手法。
巧妙地运用了“皮影戏”的手法
比如在洞房花烛夜,女主角拼命反抗,最终仍然无法脱离老爷魔爪这一段中,演员在幕布和灯光之间表演,运用背投灯光将演员的舞姿打到幕布上,观众看到的是演员的影子。此段舞剧中张导用近灯、强灯、大灯来体现老爷的强大与暴力,让女主角远离灯光,以此来体现三姨太的柔弱与无助,极具象征意义,充分地给观众展现了三姨太的无助与绝望。又如,在结局三人受刑时,用木棒鞭打背景幕布,制造出响亮的拍打声与清晰的棒痕,以此来形象地表现出三人受刑的痛苦,而不是让一群人拿着木棒上台拍打三位演员。这样表现出来的效果更形象、更深刻,使观众记忆犹新。
用精妙的手法表现剧情
比如在序幕中为了表现颂莲被强行塞进“花轿”的情节,由家丁用花轿四周的四块木板挤压女主角,最终将四块木板合起来变成花轿,既简明又寓意深长,都是以前舞台剧舞台上不多见的。再如最后一幕中,漆黑的夜,星星点点的红色灯笼如幽灵一般来回穿梭、向内聚集,又散成一个流动的圆,跳舞的家丁们上身挺拔、迈着不徐不疾的步伐,像祭奠亡灵般一个个从他们身边走过。这种“镜头语言”的加入使得该剧更好地烘托了压抑孤单的氛围,更加暗示了舞剧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国元素的运用
音乐的中国化、舞蹈的中国化、京剧人物在舞剧中的出现、青衣的唱腔、戏中戏的编排以及水袖舞、中国鼓乐和京胡的运用都体现了舞剧中的中国元素。在这部芭蕾舞剧中中国旗袍第一次被搬上芭蕾舞台,三位女主角的旗袍各以红、黄、绿为其主色调,群舞演员则以青蓝色为衬托。老爷的服装也是带有中国元素的马褂。旗袍和马褂的使用不仅没有影响演员的舞蹈,而且其绚烂的样式、色彩都为舞剧的“中国味”平添了许多意蕴,令人印象深刻。
这部芭蕾舞剧中还添加了京剧表演,在打麻将一幕让演员在麻将上跳舞,同时将麻将用木牌竖出来。轿子、建筑、旗袍、大红灯笼、京剧、麻将等都是极具民族性的中国传统文化。
音乐的运用
这部芭蕾舞剧它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运用了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双人舞音乐、唢呐和笙独奏,它极其自然地把民族音乐与西方现代芭蕾艺术在一起,也使得这部戏的配乐本身也十分精彩。如三姨太的主题音乐既有青春少女的纯真与美好,又有对不幸命运的暗示与抗争,悠长而沉重;二姨太的主题则多变、阴郁低沉,藏着深不可测的心机和旧社会深宅大院里女性注定的悲剧。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莫言写的吗?
1.不是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作者是苏童。《妻妾成群》是作家苏童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一个“受过新时代教育”的女学生颂莲,自愿嫁入到高墙深院秩序井然的封建家族陈府,最终又在“妻妾成群”明争暗斗中走向精神崩溃的悲惨命运,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封建礼教吞噬人性的恐怖景象。
2.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不是改编自莫言的小说,而是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孔琳、金淑媛等主演。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3.不是莫言,而是苏童。
1988年,苏童写出了他的著名代表作《妻妾成群》,第二年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让初入茅庐的巩俐更红了,也让大众知道了苏童这个作家。
《妻妾成群》是一群女人围绕一个男人的故事,女人们年纪各异,有的垂垂老矣,有的风韵犹存,有的正值青春,他们为争夺同一个男人而产生交集,在深宅大院中,在传统的礼制中,她们活得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可悲可叹。
4.
答:《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作者——作家苏童,所以不是莫言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