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为何叫水浒?
《水浒传》的书名,首先是符合整本书的要求的。
一百单八将齐聚梁山, 梁山的位置,在八百里水泊的北端,四周都是湖水。“水浒”就是水边的意思,发生在水边的故事,很是贴切。
但仅仅贴切,不足以涵盖作者的寄托,“水浒”这两个字同时是有出典的,来自《诗经》。
《诗经·大雅·绵》:“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这句诗歌颂了周代先王古公亶父的功绩,说周人最早是居住在沮水、漆水一带的,从古公亶父开始,他带着人民,沿着水的西岸,搬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岐周也就成为周王室三座都城中最早的一座。
后来,以周原为根据地,周文王把周的势力东进到丰、镐一带,周武王更是兵锋所指,灭掉了商。
这是一句描述创业过程的诗。《水浒传》中,豪杰们从星散各地的状态到最终齐聚梁山,这也是一个创业的故事。
所以从主题上讲,“水浒”这个名字同样很贴切。
关于《水浒传》的名字来源,有个有趣的故事,据说还跟《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关。
施耐庵仅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供职两年,便心生厌恶,辞官回到老家,随后他一边教书,一边写《江湖豪客传》。
书稿写完后,他对整体情结都比较满意,只是觉得书名不够好,苦于没有合适的名字。光看《江湖豪客传》倒是说是写江湖豪杰的故事,可是却少了些内涵。
当时,罗贯中还是施耐庵的学生,就提了建议说把书名改为《水浒传》吧。
这个“水浒”单从字面意思上看,“水浒”,“水浒”的意思是水边,可以简单理解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
但“水浒”二字还有“在野”的含义,暗含“出路”、“安身之地”。
《诗经·大雅·绵》里有个“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大清早就骑着马,带着族人和妻室,沿着西方的水滨,寻找新的安身立命的地方,一直来到岐山下。
当时,周部族生活在黄土高原,当时黄土高原比现今更加贫瘠,粮食产出量小,而戎狄部落穷凶极恶,周部族总被抢掠,生存异常艰辛。
当时部族的领袖亶父,思量再三,决定离开这个不毛之地,于是带着部族来到了周原。周原,位于岐山脚下,在现今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县、扶风县和眉县的一带,关中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部落繁衍生息。
于是,在亶父的带领下,定居于周原的周部族日渐强盛,终于在多年后打败了商朝,建立了绵延800年的周王朝。
梁山好汉们的故事,其实与周部族壮大的过程颇为相似,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再寻出路。他们替天行道,锄强扶弱,只是,逼上梁山的好汉们,虽然过了一阵子风生水起的快活日子,却被官兵再次逼得无处立足。
自古,文人起名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和依据就是“用典”,“水浒”二字不仅字面意思合适、又有经典寓意暗含其中,以此作为名字再合适不过了。
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主要内容?
1.第三十七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大闹浔阳江
途中,宋江遇到薛永,给了他一些钱,却被人打,薛永打倒那个人,救助了宋江,原来宋江得罪的人是揭阳镇一霸小遮拦穆春,夜晚,宋江三人在一户人家投诉,去发现竟然是穆春的家。
听到穆春正在和自己的哥哥没遮拦穆弘商量捉拿宋江,宋江吓得连夜逃跑。穆弘兄弟紧追不舍。追到浔阳江边,被一个船夫搭救,船驶到江心,船夫却要杀宋江谋取财物,危机时刻,李俊赶来救了宋江。
原来这个船夫是揭阳镇另一霸张横,两兄弟得知到要害的人是宋江,慌忙赔礼道歉,临走时张横让宋江给弟弟浪里白条张顺。宋江到了牢城,到处花钱打点,没有吃苦,反而得了一个好差事。
2.岸上火把丛中那个长汉(穆虹)说道:“原来是张大哥,你见我弟兄两个么?”
那梢公道:“趁船的三个都是我家亲眷,衣食父母,请他归去吃碗板刀面子来。”那长汉道:“你且摇拢来和你商量。”那梢公又道:“我的衣饭,倒摇拢来把与你,倒乐意!”那长汉道:“张大哥,不是这般说,我弟兄只要捉这囚徒,你且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