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姗
编辑| 周卓然
10月9日下午4点半,与陈川的见面被安排在上海时装周“新天地·太平湖”秀场的采访间内。
陈川是源自中国上海的商务时装品牌“LILY”的总经理。他说话直接、务实,坐下后的开场白是自己的整牙计划,起因是吃大餐搞掉了一颗门牙。
而在此之前的整一个小时,他都待在秀场上。因为,LILY商务时装(以下简称“LILY”)团队要将当晚的品牌大秀再预演一遍。作为上海2020年春夏时装周的开幕首秀,这场秀容不得一点差池。
三个多小时后,这场主题为“中国新女性”的大秀如约而至。整场大秀以七位模特的群像表演开场:她们戴着墨镜,身着黑色西装,手提大号黑色邮差包,脚踩黑色尖头漆皮鞋,踩着节奏强烈的电子乐成群结对出场。
在随后的25分钟里,通过一个空间的转移和一个时间的变化——纽约城市影像向上海城市影像过渡,中国女士西装从1980年代向当代潮流风格演变。LILY吸纳各时期女士西装的经典元素,例如80年代的阔肩和街头风剪裁,结合包括牛仔、针织和传统毛料等多种面料对女士西服进行了再创造。
对LILY来说,这显然是一场用服装语言与国内消费者直接对话的关键战。为此,它请来了资深时尚媒体人崔丹策划这场概念大秀,而著名时尚表演秀导演耀辉则受邀担任艺术指导。
其中,崔丹让辣目洋子代替不算高挑但自信满满的普通女孩代表出场,算是这场秀记忆深刻的部分。
中国新女性的多面
通过此,LILY希望用时下年轻的时尚语言与新一代中国女性消费者对话,并试图打破社会对职场女性形象的固有理解。
这场品牌升级运动是基于LILY对中国性别意识现状的认知。确实,当代中国新职场女性是与上一代不同了。
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见过不少的世面,可以身着时髦而得体的职场服装,也能褪下精致的战服,换上一身运动休闲套装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她们的面貌还有无数种,而她们最近大约都做了同一件事情——把一部叫做《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的美剧推到了豆瓣9.3的高分。
“时代变了,谈恋爱哪有杀老公好看。”这是该剧豆瓣主页排名第一的短评。虽然语带调侃,但确实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本剧爆红全网的原因:在女性意识崛起的当今中国社会,任何对传统婚姻制度和男权思维价值体系的反抗与颠覆,都极易让女性集体狂欢。
中国女性确实在更广泛程度上表现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对个性化审美的渴求,以及对多元价值观的认同。
如此看来,LILY的确摸到了中国新女性的神经。这让它用黑色字体表粗的定位“商务时装”有了立足的根基。
如果你够仔细,近日一定也注意到了大街上铺天盖地的广告牌,LILY把带有“让#中国新女性#的每个角色都有正合适的职场表达”的广告铺满了北上广深的车站和地铁。
这还不是全部。9月份,LILY率先登录纽约2020春夏时装周走秀。一个月后回到上海,LILY又为本土观众奉上了同样主题的大秀。
在这两场秀里,是LILY对中国职场国际化进程给予的期待,而它打出“中国新女性”的品牌升级概念,均采用中外超模加素人的演绎方式,试图呈现品牌对当代中国职场女性的理解。
显然,LILY所理解的“中国新女性”是“钢筋丛林”大都市式的。而商务女性群体则是LILY所看好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新女性的其中一张“脸谱”。
经过这一波激进造势,不管国内外消费者们是否弄懂“LILY商务时装”究竟是谁,但一定已经有更多的人记住了这个品牌名字,以及“中国新女性”这个口号。
从少淑品牌到商务女装
事实上,LILY的这个定位曾历经极大的转变。
创立于2002年的LILY最初是一个做少淑女装的本土品牌。而随着国内女装市场的蓬勃发展,少淑女装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何在越来越趋同和拥挤的女装市场脱颖而出,成为LILY成立十年之际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职场女性对职业着装需求正好应运而生,品牌们纷纷开始开发更适合职场的女装风格。
中国女性最早感受到职业女装的魅力可能来自巅峰时期的港剧。90年代,《法证先锋》、《壹号皇庭》、《妙手仁心》等一系列经典香港职场剧,让大陆女观众见识到了华人职场女性的魅力和职场女装的丰富性。也因此,香港职场女性的职业着装和风格审美曾一度成为那个年代的职场时尚标杆。
进入千禧年后,随着国际贸易日渐繁盛,以及淘宝等电商的快速发展,日韩流行文化席卷而来。而源自日本的“Office Lady(OL)风格”等职场女装风格也自然影响到大陆市场。
“OL风”是日本人在吸收了欧美女士西服、衬衫和裙装的特点之后,发展出的更符合东亚女性身材和气质的职场着装风格,在东亚地区广为流行。很长一段时间,该职场着装风格是广大中国职场女性争相追逐的焦点。
不仅是淘宝店们,2005年左右女装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商业女装品牌,如ONLY、VERO MODA、欧时力等,都开始开发针对职场女性的服装子品类。但没有谁特意强调品牌的特长是“职场女装”。
但2013年,LILY决定启动品牌转型,正式更名为“LILY商务时装”,强调客群是25-35岁的都市职场女性。
事实上,千禧年的头10年也恰好是中国职场女性快速增长的时期。咨询公司麦肯锡早在2012年的一篇《预见2020年中国消费者》报告就指出,在2010年,中国女性占职场总人数的47%,而这一数字到2020年预计将超过50%。
这个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女性主观上有强烈的职业发展意愿,客观上她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在逐渐超越男性,同时企业当中的女性中高管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不过,“商务时装”四字的内涵实际上比看上去复杂,过去,它主要用来形容男装。在21世纪初,陈道明代言的男装广告让“商务男装”深入人心。
商务男装市场的发展和品牌升级至少要比职场女装的出现早个至少十年。而推动整个男士西服市场发展的是七匹狼、九牧王、劲霸、海澜之家等传统服装企业的品牌转型。
陈川承认,“商务时装”四个字乍听之下“很容易让人感觉过于正式,或者老旧。”但有争议就有关注,这恰恰是让人记住品牌的好方式。
他告诉界面时尚,“干脆大大方方地就叫‘商务时装’。最后其实因为没人这样讲,商务时装最后成为什么样子,就是你雕刻出来的样子。”
要立得住概念,也要买得到实物
那么问题在于,中国新女性想被雕琢成什么样子?或者说,她们认知里的“商务时装”长什么样?
也许我们从一些日前火爆的国产剧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都挺好》、《我的前半生》等。其中,姚晨在《都挺好》当中饰演的苏明玉的数十套职场着装,袁泉在《我的前半生》当中饰演的唐晶的职业扮相,都被观众和网友们奉为典范而热烈追捧。
在界面时尚随机采访的五位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职场女性中,她们也不约而同地对职场着装展现了很大的包容度。
总体上,职场着装和日常着装的边界正变得模糊。除了风衣、西服、包臀裙、九分西裤、一字裙等常见的职场着装,休闲女士POLO衫、oversize的卫衣、T恤、牛仔裤和阔腿裤等也被她们穿进办公室。
她们的职场着装需要展示对职业的尊重,并强化个人职业形象;但同时,她们也希望通过服饰风格、剪裁和面料的变化,来展示个人的审美与个性。
可见,中国女人们在职场着装上更加从个人感受出发,不仅要穿得美丽,更要穿得随心,随性。中国女性职业装的内涵变得宽泛了,甚至价格也无法限制其标准。
在一座省会城市市政府工作的宋文琪喜欢在ME CITY、GU、MANGO等快消品牌买一些上班穿的衣服,因为“比较便宜,也比较简单。”她不是LILY的拥护者,认为其“过于白领,不日常。而且模特都很瘦高,感觉适合瘦的人。”
中国女人们在工作当中怎么穿衣、如何穿衣、该穿什么这些问题上虽然已经越来越有话语权并有充分的的见解,但要彻底摆脱男权思维下的审美评价,以及更普遍和根深蒂固的社会评价标准也不是易事。
事实上,以LILY为一例而在中国开始掀起的这股时装品牌转型风潮,是西方时尚界就“女性主义”议题在过去百年早已努力并仍在着力的重点。
CELINE、LANVIN、Diane Von Furstenberg、PRADA、Jil Sander、CHANEL、THEORY都是职场女性偏爱的女装品牌。而这些女装品牌得以大放异彩,都离不开与“女性主义”息息相关的品牌故事。
CoCo Chanel创造了女装夹克、裤装和利于行走的服饰,成为法国女权运动时期标杆性女性着装。由Diane Von Furstenberg在1970年代开创的裹身裙,则为女性出行带来了便利。而到了1980年代,Jil Sander和PRADA 又掀起了象征权力的线条硬朗女装,为职场平权发声。
再到了2000年代,CELINE开创了都市风格和极简主义风潮。于是,女装从争取平权和淡化性别差异,开始向自我表达转型,洒脱、自在成为新时代女装时尚的内涵,而这也被认为是当代独立女性所该有的面貌。
这些西方时尚界的“女性主义”代表之所以对社会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恐怕不在于他们借鉴并堆砌了大量经典时尚流行元素,而在于他们开创了一种新的时尚语言,用鲜明的服装风格来解构各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主义”。
要立得住概念,也要买得到实物
可见,要洞察到中国新一代职场女性更加微妙的心理和行为,依然是中国各大女装品牌应当着力的重点。
2012年前后,LILY开始感受到品牌发展的瓶颈。虽然LILY在每个市场变化的节点大体都跟上了脚步,包括通过代理商来补充港澳台品牌无法抵达的空白三四线城市市场,入驻崛起的购物中心和搭上电商发展的快车,“但这当中我们有一个东西始终绕不过去,无法跟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陈川认为,更名为“LILY商务时装”对早已开始开发职场女装的品牌而言“其实没多少意义和价值,但是他给了顾客认识我的心理锚位。”
过去十年,“LILY商务时装”在全国市场快速扩张。目前为止,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900家门店,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成都等多个一二线甚至数十个三四五线城市。
在渠道方面,LILY由经销商渠道大幅占比过渡至布局全渠道。其中,LILY重点在北上广深,以及稍晚些进入的西安、成都、武汉等市场开设直营店,而低线城市则继续由经销商代为运营管理。
LILY也加强了数字渠道建设,目前已在天猫和微信内开设品牌直营店。2018年,LILY通过加强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线下门店至所谓“智慧零售快闪店”,进一步打通线上与线下渠道。同时,LILY也开始针对数字渠道,提供“专供产品”。
而随着以90后、00后为主的职场新人正在改变中国消费社会的面貌,她们对品牌和产品风格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也比上一代的消费者更加愿意尝鲜。这也使得品牌如今到了再次更新升级的时刻。
迅驰时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方涛在过去两年帮助波司登、太平鸟、李宁等多个中国品牌在纽约亮相走秀,今年也帮助LILY进入了纽约时装周。在合作过程中,方涛认为,LILY对当下职场女装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有较好的理解,“LILY这个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整个产品、品牌形象的表达,都是做得非常好的。”
回到上海,LILY除了用时尚语言与新女性消费者对话,还在上海时装周上首次集中展示了旗下三条不同的产品线。
依照LILY的规划,从原有产品线衍生出来的两条产品线,一条将满足更为成熟的职场女性,她们也能接纳更高的定价,而另一条则将定位更加年轻的职场女性,定价会略低,调性也更加活泼而有个性。
这三条产品线各自均有一位创意总监负责创作。但LILY希望这三条产品线在代表“中国新女性”的基因上保持一致。为此,陈川透露,品牌事实上邀请了“一位国际友人”在掌控品牌的整体创作,同时还有一支“整合小组”参与其中。
但目前看来,LILY为纽约时装周和上海时装周分别打造的大部分秀款都不大可能进入市场。
“里头大部分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秀款。更多还是概念性的,包括我们觉得未来会流行什么。”陈川告诉界面时尚,“但其中的有一些在天猫上会有发售。”
lily商务时装线下门店(lily女装线下门店地址)
编辑:众学网